抬眸與之對視著的周易嘴角上揚:“複製舞王沒意思,要玩就玩把大。我要用一張專輯就甩掉所謂小舞王的帽子,登頂第一。”
為此,他還準備了另一首大殺器——《花田錯》。
之所以沒選《東風破》之類的中國風歌曲而是選擇了《花田錯》,純粹就只是因為《花田錯》的曲風與他這張專輯整體性更適配而已,同時也更能強化他特立獨行的出道標籤。
當然,他心底還是有一些惡趣味的。
隨著未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內地網友會掀起一陣又一陣的“考古”熱潮。
到時候考古到他第一張專輯裡的《討厭紅樓夢》的歌詞和《花田錯》這首歌的歌名,兩者無疑會無縫銜接成一個熱梗——
哪怕這兩首歌的內容實際上毛關係沒有。
花田裡犯的錯=鑽進我棉被,友誼賽沒不對。
到時候哪怕網際網路時代來了,他再傳一大堆緋聞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玩梗能夠很大程度上消弭一個人身上的負面新聞,同時還能鞏固自出道以來就有的人設。
這就叫遠見。
而算上《花田錯》,他的第一張專輯便徹底成型——
A面以嘻哈元素為主,主打的就是一個未來華語樂壇嘻哈教父,歌曲有:
《快樂崇拜》;
《反轉地球》;
《我的麥克風》;
《音浪》;
再加一首舞曲:《精武門》。
B面則是以R&B與流行元素組成的歌曲,歌曲有: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討厭紅樓夢》;
《愛的就是你》;
《不得不愛》;
舞曲:《就是我》
再來一個為中國風做鋪墊的《花田錯》。
至於說專輯名,既然要打造個人形象,那就直接用本名《周易》。
剛好孫燕茲第一張專輯也是用的本名,還能讓華納宣傳拉一起營銷華納雙子星。
完美。
“周易,你在北大,學的專業是什麼?”萬萬沒想到這個男人連營銷方面都想到了的孫燕茲沒忍住,開口問道。
她還是第一次遇到能如此清晰給自己定位專輯形象的新人歌手,連第一波需要抓住的受眾群體是哪些都抓住了。
“哦,我學法的。”
孫燕茲:“???”
張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