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大明王聞言,臉上出現一絲猶疑,不知該作何打算。閱金經言之有理,若是今日執意要戰,大周便會因此而變得生靈塗炭,此乃絕不願意見到之事。而且閱金經當眾許諾將補天術作為賠禮,在場賓客必定會將訊息傳達回去,屆時便不會出現戰爭,天下太平。
念及此處,孔雀大明王說道:“顧及到四海安康,本王答應你的要求。但有一事言明,當年謀害皇兄之仇,本王必定追究到底,今日姑且讓你們離去,倘若下次相遇,我們雙方,必是生死之戰。”
閱金經冷冷笑道:“縱是王爺不來尋仇,鬼堡亦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今日到此為止,他日見到,本座自當親自領教王爺的大悲九重天。既然王爺已是答應,本座在此便先告辭。”而又向著在場眾人寒聲說道:“各位好自為之。”
閱金經說完之後,便帶著苦冥僧以及屍狗等人全部離去,臉上充滿不甘之色,倘若不是有黑袍楊起在旁虎視眈眈,只怕閱金經真要與明王大戰。但此數十年來,中州各大勢力漸漸將鬼堡視為不世大敵,若是此時有何波折,後果怕是難以想象。
於是在鬼堡眾人離去之後,由鬼堡三魂之首絕天機親自策劃的驚天陰謀便就此告終,金陵城內再次迴歸以往太平。而今日大周所以能夠大獲全勝,眾所周知,全是因為那位突然出現的高深莫測身披黑袍的絕代大能。
孔雀大明王來到黑袍楊起面前,以面見皇上之禮道謝,並且說道:“今日之事多虧先生鼎力相助,大周十萬萬子民方能得以太平。正是大恩不言謝,倘若今後有需要本王相助之處,定當竭盡全力,以報先生相救之恩。”言盡於此,從儲物袋裡取出一塊玉符,贈予楊起,說道:“此乃本王貼身之物,當世僅有一塊,若是先生有需要之時,可帶此符前來王府,縱是赴湯蹈火,本王在所不辭。”
孔雀大明王身為絕代大能,又是大周王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戰神,如此鄭重承諾,可謂是貴重之極。但在場並無人嫉妒,因為他們均是見證方才大戰,簡而言之,眾人所以得以全身,正是因為黑袍楊起鼎力相助。
黑袍楊起接過玉符,說道:“明王此物當真是貴重之極,老夫定當好好保管。倘若往後有需要明王相助之處,老夫自是不會客氣半分,屆時叨擾,還望明王不要見諒才是。老夫家中尚有事情處理,便不與明王多言,就此告辭。”言盡於此,便立刻化作虹光,消失原地。
孔雀大明王朝著黑袍楊起離去方向,深深行了大禮,從今往後,他明王便欠下了一個難以償還的天大人情。但明王現在不知道的是,今日這段人情,將會給大周留下不世福緣,使得大周能夠傳承萬世萬代。
在楊起離去之後,孔雀大明王便來到北冥大師和玲瓏大師面前,施禮說道:“今日多謝國教兩位大師前來相助,否則後果當真難料。此刻事務繁雜,本王便不與兩位大師敘舊,他日必定親自前往國教,好好感謝兩位。”北冥大師與玲瓏大師登時惶恐,他們二人本就是大周人士,今日出現,合情合理,但明王此言,卻是在將兩人置於大周之外。
孔雀大明王淡淡笑道:“兩位不必多心,本王實是別無他意。”兩人惶恐點頭,便起身朝著國教方向離去。明王又來到三大國公面前,平淡說道:“三位國公能夠在大周危機之際,挺身而出,本王明日便奏明皇上,為三位請功。”
三大國公向來無法無天,但最是懼怕戰神孔雀大明王,儘管此刻明王言語和氣,但三人仍舊難以擺脫懼怕之意,說道:“守護大周子民本是下官本分,縱是身死亦在所不辭,自是談不上甚麼功勞。”明王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孔雀大明王又來到越國神令天掌尊司徒魅面前,說道:“司徒掌尊前來大周,應當通知本王一聲,好讓本王親自招待。若是怠慢掌尊,只怕會讓世人笑話大周禮數不全,屆時生出不必要的誤會便不好了。”
司徒魅深知明王之言乃是在責備他身為越國神令天掌尊,竟是暗自潛往大周,此乃不合禮數之舉。念及此處,司徒魅正想說些甚麼,明王卻又說道:“今日多謝司徒掌尊出手,本王代表大周向掌尊道謝。”言下之意,就是不再追究司徒魅潛往大周之事。司徒魅深明此意,嚮明王深深施禮,便帶著越國太子離去。
孔雀大明王又來到武王面前,望著武王身上的累累傷痕,鄭重說道:“金陵城多虧有你,否則不知被多少奸臣賊子攪得天翻地覆,憑我們兩人的關係,本王便不行道謝。在此只說一句,辛苦了。”
武王立刻行了軍人大禮,說道:“元帥,守護大周乃是末將職責所在。末將能有今日,全仗元帥栽培,大恩大德,今生便以此殘軀為大周安全鞠躬盡瘁,以報元帥昔日大恩。”武王乃是軍人出身,曾在明王帳下效力,得到明王指點,方能有今日封王榮耀。但儘管早已為王,武王始終將明王視為元帥。
孔雀大明王拍了拍武王肩膀,認為自個當年沒有瞧錯人,目光之中出現欣慰之色。接下來明王便來到千瀧閣莫青河面前,說道:“千瀧閣身在大周帝都,竟能造此劫難,本王代表大周,向莫掌櫃以及千瀧閣主說聲抱歉。今日千瀧閣的所有損失,本王定當竭力彌補,請掌櫃放心。”
莫青河乃是星神境界修士,面對身為絕代大能的孔雀大明王,當即便惶恐萬分,說道:“明王客氣,今日之事乃是因為千瀧閣不慎被鬼堡算計,若非大周修士相助,只怕早已蕩然無存。故而需要說抱歉的,應當是鄙閣才對。”言盡於此,便從儲物袋裡取出補天術秘笈,送到明王面前,說道:“此乃鬼堡承諾贈予明王之物,老夫在此交由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