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是貧困縣,每一年針對貧困縣,都有一定的扶持計劃,今年就有定向到清河縣的政策招生,填報錄取以後,上大學讀四年畢業後,透過一個很簡單的考試,就能直接回到原籍分配工作。
因為填報的人員只有戶籍所在地的學生能填報,競爭會很小,而排在她前面的人並不多,選擇要填這個志願的貌似沒有。
易小青的某一個長輩東打聽西打聽,知道了這個志願,便強烈建議她填報。
易小青的父母,主要是王花,自然是十分願意的。
“這個志願多好啊!一畢業就有工作!”
“雖然是事業編,但是也是編制啊!鐵飯碗啊!”
“離家這麼近,還有比這個更好的選擇嗎?”
“關鍵是學費全免,每個月還有幾百塊的生活補助!”
大家給出的理由都很有道理,但從來沒有一個人考慮過易小青的想法。
易小青不想填那個志願。
而原因自然是因為……她不想繼續待在父母身邊了。
在很早很早以前,她心中就已經萌發了一顆種子,只要等自己獨立的年紀,就跑,跑得遠遠的。
她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
長這麼大,還一次遠門都沒有出過,電視上經常說的旅行、旅遊這樣的事情,對她來說都是奢望。
她不像趙月娥,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想要讀什麼專業,將來要做什麼。
但是她同樣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堅定。
不管選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她都希望可以到大城市去生活,她再也不願意一直就在這片狹小的天空下面,只能透過螢幕窺探外面的廣闊無垠了。
她不是一個擅長集中注意力的人,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她可以說是一直都徘徊在“差不多”的程度裡生活。
多年前跟易陽的談心,讓她下定了決心,要在高考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不再“隨便”轉。
為此,曾經上課喜歡打瞌睡發呆的她,開始認真聽講,強逼自己跟上老師的進度記筆記。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覺得那是一條無望而漫長的道路,不斷地自我懷疑,自我審視,像是海灘上擱淺的魚。
二診考試的時候,甚至只考了480多分,不甘心、委屈、無力、膽怯等等複雜的情緒裹挾著她,那天她提前離開了教室,一個人在空曠的樓梯間哭了好久好久。
她在自己能用力的地方,用盡了全力。
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大家都很平靜,她也不例外,一切塵埃落定,大家依次走出校門,告別了中學時代。
結果不差,甚至出乎意料地好,雖然比不上趙月娥,但也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極限了。
她本來以為,屬於自己的時光就要到了,但是發現自己的分數,卻成了一道枷鎖,牽著那道枷鎖的人,兜兜轉轉又把自己趕回了原地。
如果真的被那個志願錄取,四年大學將變得毫無意義。
這是連她自己都能想通的事情。
因為你無論在大學裡努不努力,結果幾乎都已經註定,那麼還有什麼可努力的呢?
而畢業以後,將強制簽訂一份為期8年的服務合同,也就是說,自大學錄取的那一刻起,未來12年的生活便已經固定了。
從嬰兒長大到如今,也才過去了18年。
對她來說,12年實在是一個漫長到可怕的數字。
很多人說過類似的話,諸如將來你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就會明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多麼不容易……
不聽不聽,一句也不想聽。
因為這件事,跟她的媽媽又一次吵了架。
而在最激烈的時候,她媽媽的一句話再度讓她的心如死灰。
“好!伱不想填這個志願,也行!那你就自己去找學費!”
回想那一刻的情形,她想這世上不會有誰在某一刻的絕望無助勝過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