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末年,時任鎮南王的蕭啟元暴斃,時過境遷,如今卻少有人提起,但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一代功勳卓重、正當壯年的王爺就這麼死了,不免有人會懷疑。
可朝廷給出的解釋則是“陰司殺人”,百姓們敬畏鬼神,便很自然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前浪已死,後浪當立;25年時光,蕭啟元的事情早已成為歷史,無人問津,對於真相如何,已經沒人再關心。
只不過,舊案再次被翻起來,無疑牽扯著太多太多歷史問題。
“我們龍騎營本事先皇安插在鎮南王身邊的眼線,在25年前,接到了密旨,要我率領龍騎營切斷嶺南官道。”王大可敘說著當年發生的事情。
那是一個夜晚,王大可從鎮守之地出發前往了嶺南官道,此官道是兩廣通往百越的唯一道路,一旦被切斷,將與外界徹底失去聯絡。
至於朝廷為什麼會下達此命令,密旨中沒有嚴明,但王大可明白,定然是鎮南王府那邊發生異動。
由於鎮南王蕭啟元功勳卓越,年輕時候,南擊百越,北抗狼族,東殺異族,西進吐蕃。
蕭啟元的馬蹄踏遍了九州大地,他麾下的龍騎營、鳳鳴營、虎賁營、玄武營,更是讓敵人聞風喪膽。
當蕭啟元的戰馬踏上狼居胥山,佔領狼族聖城,祭拜蒼天,登臨瀚海,徹底讓狼族遠遁,換來了大周王朝20年的邊境平安。
他更是打通了大周與西域諸國的通道,徹底解除了狼族的威脅。
不得不說,蕭啟元的威望在哪個時候達到了巔峰。
先皇更是賜予蕭啟元“一品冠軍王”的稱號。
只是後來,蕭啟元一怒之下殺了大將軍李禮之子,後被先皇貶黜至嶺南,褫奪“冠軍王”的稱號,封鎮南王。
“後來呢?”蕭無心問道。
“後來北梁入侵大周,先皇在次啟用鎮南王,只不過這次,鎮南王卻是稱病不起,拒絕北擊北梁。”
蕭啟元的做法,無疑是惹惱了先皇,但由於戾太子蕭據尚是年幼,無法獨當一面,先皇便只能親自前往嶺南請他出山。
在先皇的再三懇請之下,蕭啟元才勉強答應帶兵出征。
儘管北梁在後來被擊退,但經此一事,徹底讓先皇幡然醒悟,必須收歸鎮南王的兵權。
因此“削藩”之策於第二年頒佈。
可這一做法,無疑是徹底絕了鎮南王蕭啟元的臂膀,一個沒有軍隊的王侯,就如同沒有鋒利牙齒的猛虎,任人宰割。
為了自保,鎮南王蕭啟元便聯合平西王、靖南王企圖造反。
然而,他們的計劃還沒有開始便被暴露。
於是乎,先皇派出了上一代打更人的統帥,分別前往雲南和福州暗殺平西王和靖南王。
最後,平西王被發現的時候,慘死在毒蛇窩裡面;靖南王的屍體則在東海被人發現。
得知“兩王”先後被殺,蕭啟元立馬意識到情況不妙,為了自保,他暗中勾連了百越餘孽,意圖佔領長江以南割據為王。
但他萬萬沒想到,蕭啟元麾下的四個營之一的“龍騎營”竟是先皇的臥底。
封鎖了嶺南官道後,先皇採取各個擊破的措施,肅清了百越餘孽,接下來便是徹底盪滌鎮南王之流。
於是乎,一場轟轟烈烈的屠殺就此開啟,那次行動,官方代號“喪鐘”,意為敵人的絕命之鐘。
在當時執行任務中,就有著趙居正,而他也憑藉此次驚人的表現,被先皇賞識,破格提拔。
“殿下,這是我知道的全部內容,至於鎮南王如何被殺,其中到底經歷了什麼,我還不夠格。”王大可說道。
那次的任務被定為“絕密”,身為先鋒衛的王大可也只是知道其中一二,具體細節什麼的,接觸不到也在情理之中。
蕭無心說道:“蕭啟元被殺,按理說你們龍騎營立下大功,你身為先鋒衛,為何又要隱姓埋名,逃跑至濰城?”
“是因為我發現了一件驚天大秘密。”王大可說道。
“什麼大秘密?”
“鎮南王蕭啟元真正的死因。”
真正的死因?不是造反失敗,被殺的嗎......蕭無心皺著眉頭,感覺有些聽不懂。
反轉有反轉,你在這裡跟我玩愛的魔力轉圈圈嗎?
“什麼叫真正死因?莫不是說之前所謂造反都是假的?!”蕭無心問道。
“造反是真,但並非是因為‘削藩’之事。”王大可故意買著關子。
有大瓜,作為有著網齡20年經驗的蕭無心,彷彿嗅到了八卦的氣味。
蕭無心冷著臉,王大可瞄了一眼,繼續說道:“是因為鎮南王蕭啟元發現了先皇的皇位來路不正。”
我靠!
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從前都是吃現成的瓜,現在吃到了死人身上的瓜,還是25年前的大瓜。
“當年,英宗皇帝真正傳位的人選,正是蕭啟元;先皇篡改了英宗的遺詔。”
如此隱秘之事,一個小小的先鋒衛是從哪裡知曉的?
“你是怎麼知道的?”
“因為真正的遺詔就在我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