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副營長的教導下,十幾個人可以說是退了一層皮,一個月的時間都在煎熬痛苦中度過,除了痠痛,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長進,抗疲勞~有耐性。
“我能教你們的都教了,你們表現的不錯,零傷亡在我安排在樹林埋伏的四十個戰士中突圍出來,很好將來你們再野外訓練,不說勝利,至少不會全部陣亡,即使全部陣亡也能撕下一塊對方的肉。”
這是表揚嘛~很確認的告訴你是表揚,一個月的時間他集訓的十幾個人已經習慣了劉副營長的表揚方法,只是所有人不服氣劉副營長說的全部陣亡,要是再全部陣亡,這個集訓也就失去了意義。
“報告~”
陳飛宇的一聲報告,嚇得旁邊的鄭龍輕輕拉了一下陳飛宇的一連,小聲著急的說道:“飛宇~你幹嘛呢?劉狐狸是什麼樣的人應該很清楚~”
“說~”劉狐狸依然千年不變的狐狸笑看著陳飛宇。
陳飛宇雖然對劉狐狸的微笑,心裡有些打頹,但是身為軍人,軍人的自豪,軍人榮譽不能就這麼被踏滅了。
“副營長我們也是軍人~”
劉狐狸審視著眼前十幾個兵,特別看了看陳飛宇,“不錯你們是軍人,這個我不反對,但是~”
‘但是~’劉狐狸的但是,讓所有人心裡吐槽,嘛的有沒好話,你不打擊我們你活不下去是怎麼了。
“但是~能證明你們是軍人的,只是這一身軍裝,這軍裝穿到誰身上誰都是軍人,卻只是名義軍人~,你們誰敢說你們是祖國的衛士,又拿什麼說你們是衛士?難道就拿你們訓練中的陣亡率?”
劉狐狸的話很刺耳卻又跟現實,確實被劉狐狸集訓一個月,也只是突破營裡普通士兵,如果面對和自己現在一樣的素質的敵人,勝算有多少?能不能勝利?
十幾個士兵由自豪變得沉思,劉狐狸很欣慰,雖然欣慰但是敲打還是要做的,“集訓結束了,至於你們集訓的成果就讓戰爭檢驗吧,集訓結束,解散各回各連隊。”
戰爭~難道要打仗了,抗戰勝利已經四十多年了,華國軍事雖比起世界第一大國鷹國有些不足,但也算世界軍武前幾名,雖然裝備強了,但是周邊的幾個國家在鷹國的支援下時時刻刻都在盤算怎麼找華國的麻煩。
劉狐狸臨走時說的戰爭檢驗,讓現場的十幾個都躍躍欲試,眼神中充滿了渴望,對就是渴望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男人戰鬥本質,一種軍人的血性。
要不是劉狐狸走的快,這會已經被人圍上了,平時劉狐狸雖然算計的很多,但是劉狐狸從沒有欺騙過這些人,做為作戰部隊的副營長,戰爭的話是不能隨便亂說的,既然說出來就代表著有此可能,上級有訊息透漏,而且上戰場的會有第五野戰軍三營。
偵察連十班的宿舍,誰也沒有說話,各自擦拭著手中利刃,八一槓~王斌經過集訓從八一槓升級了,現在的專用槍是八五狙,八五狙是華國的第一把自制狙擊步槍,有效範圍1000米。
“夥計做為我的槍,說不定你能嚐到人血的味道,你要準備好,到時不要掉鏈子,真上戰場了,你的完美配合就是我們殺敵的利器,說不定幾十年後你會在博物館展出,給後人展示你當年的風采,經歷了什麼戰役,戰場上殺了多少敵人,你的使用者~是誰。”
正在擦自己八一槓的鄭龍羨慕的看著王斌的八五狙,聽到楊小光的話,不由調侃道,“我靠~楊小光,我以為你能說出多煽情的話,結果卻是為了捧高你自己。”
楊小光可不認為是捧高自己,“鄭龍你不懂,我這是跟我的愛槍培養感情,你看過武俠小說沒?”
班裡幾個人含笑看著鄭龍跟楊小光的對話。
“看過?怎麼了?那是冷兵器,我們這是熱兵器,根本就沒有可比性,讓我拿著狙擊步槍去武俠世界,不說成為一個大俠,但是成為一個頂尖刺客應該沒問題。”
“我不是跟你說熱武器,冷武器的,我是說小說中提過的練武境界,什麼人刀合一,人劍合一的,我這是培養感情,爭取在戰爭之前達到人槍合一的境界。”
“我靠~人槍合一,很牛啊~武俠小說里人劍合一就無敵手了,人槍合一那就是說,到了現代戰場上就是就是王啊。”
鄭龍興奮的誇張,讓楊小光十分自得,“那是~想不想學,我作為你的炸彈師父多教你一個本領,將來說出去了,你是師父是人槍合一的槍王,多有身份~多~”
“多麼無知。”王斌一臉正經的接上楊小光的話。
王斌接的四個字讓楊小光很不爽。“王斌~你什麼意思?我現在射擊是不如你,但是等我人槍合一了,一把八一槓照樣滅掉你的八五狙。”
王斌沒有理楊小光,知道這樣的事情很多嘴的楊小光對話,自己佔不到便宜,但是作為一個班的老兵,又是營裡公認的射擊第一,只是不想鄭龍跟著楊小光做無謂的事,“鄭龍~你記住,所謂的人槍合一不是跟槍培養感情,而是你要做是,熟悉你自己的槍,要了解你手的槍打出子彈的彈道,膛線引起子彈飛行的軌跡,額外瞭解天氣,你馬上就是第二年兵,也算是老兵了,我們的射擊課講的很清楚,空氣溼度和風對子彈飛行的影響。”
鄭龍聽著王斌的話楞了一下,失望的說道:“唉~我以為小光有什麼培養精準射擊的秘籍,看來一切都是假的,射擊還是要多加練習才好。”
做為同年兵,鐵哥們,好戰友,陳飛宇提醒鄭龍,“這就對了~不要想捷徑,走捷徑的往往在進去捷徑後發現,世上任何事都沒有捷徑可言。”
“飛宇,說的對~腳踏實地,一步步的走你會發現,你走是一條康莊大道,上了戰場你會發現,康莊大道雖然慢,但是學的東西實用性高,捷徑看是近,學到的東西卻只是一個技巧而已。”
一向踏實的李文華做了最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