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院士笑著感慨,許青舟才19歲吧,未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如果不是我帶的學生已經很多,沒精力,還真想問問你要不要報我這裡的研究生。不過,你要是想的話,你可以到林院士那邊學習。”
“林老?”許青舟詫異。
林錦鵬院士,量子資訊通訊領域的奠基人之一,大牛人物,許青舟以前去請教過。
“嗯,林院士在量子領域的地位不用我多說吧,如今活躍的不少物理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如果是以前,許青舟肯定早就答應了,但現在這方面的內容上輩子就刷起來了。
許青舟說道:“楊院士,我這連畢業論文都還沒寫呢。”
“你小子。”
楊院士笑了笑,也沒強求,說道:“行吧,你自己考慮清楚。我看你已經買了明天的機票,不打算在這邊玩玩?”
“不了,早點回家。”
9月21日,CMS合作組宣佈了實驗成功。
LHC,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強子對撞機,它的實驗自然受到無數科研人員關注。
當然,關注實驗的,除了科學界,自然還有法新社之類的媒體。
畢竟,LHC作為人類合作科研的典範,屬於歐洲的榮耀。
而在各大報道里,許青舟再次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LHC的19歲報告人】
【震驚,這個夏國人創造了奇蹟!】
奇奇怪怪的標題層出不窮。
印度,剛熬夜推算的青年從辦公室出來,透氣的同時開啟手機看朋友發來的訊息。
如果許青舟在這,一定能認出來這人正是上次在劍橋遇到的那個印度小哥。
“這是.許青舟?”
他們曾經的方案在理論上有可能實現波利尼亞克猜想的證明,但的確太麻煩,最起碼以現在的技術是無法成功的。
因此,這幾個月時間,他們小組都在對方案進行修改,並且已經有可喜的成果。
“呼~這一次,榮譽必將是我們的!”
印度小哥深吸了口氣,轉身回到辦公室。
同時,就在學界和各種八卦媒體在狂歡和驚歎的時候,許青舟已經踏上歸國的飛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