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
張長青摟著許青舟的肩膀,佩服地說道:“師弟,牛逼!”
沈苑傑在旁邊笑著,小張話粗理不粗啊,又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改進方法的?”
許青舟說道:“粒子物理和我研究的方向不一樣,但遵循的客觀規律是一樣的。”
沈苑傑和張長青點點頭,很認同,但也略微有些感慨。世界的客觀規律就在那,問題是,不是每個研究人員都能注意到。
有了新的方案,大家又重新開始忙起來。
8月17日。早上8點,吃完飯,許青舟跟著楊院士去報告廳,9點,方案會議正式開始。
報告廳出現在視線裡邊,楊院士轉頭看向張長青,笑著問:“小張,沒什麼問題吧?”
張長青是這次會議夏國組的發言人,需要上臺去闡述方案情況。
“已經準備好了。”張長青很自信。
經過兩天的計算,方案中加入多變數識別光子的方法,還提供了訊號與本底的干涉效應對訊號強度的修正因子和光子能量的標定。
這套方案已經很完美,不出意外,能贏。
今天算是許青舟這段時間以來最輕鬆的一天,平時七點多就起來搞計算。
在會議大樓門口,楊院士就帶著許青舟和張長青停下,和對面的熟人打招呼,為首的是一個白髮老頭,身後跟著一個金髮碧眼的女人。
“楊教授,我們又見面了。”艾比·貝克熱情。
楊院士笑著伸手:“好久不見。”
“走吧,我相信今天一定能聽到兩場精彩的方案報告。”貝克教授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楊院士同樣說道:“我也很期待。”
五個人朝會議室的方向走過去。
進入大樓,貝克教授笑著說:“昨晚我們在辦燒烤趴,本來想請夏國的朋友過去,但聽說你們在趕方案,太遺憾了,等實驗結束,我們一定要好好喝一杯。”
“夏國有句古語,叫‘慢工出細活’。”
貝克教授點頭,誇讚道:“你們夏國人很仔細,我很認同你們經常說的那句話,太平洋容得下美國和夏國兩個國家,接下來的實驗,要是有你們的輔助,肯定能有不錯的成果。”
楊院士淡淡笑著,心態很好,或者說心裡有底,修改過後的方案非常不錯,比曾經的那些方案都好。
會議還沒開始,就已經有針鋒相對的火藥味。
許青舟進入會場的時候,報告廳裡已經有20多個人,除了LHC專家組,還有參與這次實驗的其他成員。
張長青和工作人員溝通完,就過來跟許青舟聊天。
“這個老頭就是美國組的負責人艾比·貝克,怎麼說呢,很厲害,粒子物理學界頂尖專家,就是人有點刻薄。”
說著,看了看講臺上的女人。
“那個女人,是他的學生,米婭·萊恩,深得艾比·貝克真傳,是個很厲害的一個人物。”
許青舟不由得多看了講臺上和工作人員說話的女人一眼,不到30歲,有點雀斑,臉上沒什麼表情——和高冷的宋校花有得一比。
之所以感興趣,是曾經聽說過這個女人的名字,那時候,這人也已經是世界一流的粒子物理學家了。
似乎注意到有人在觀察自己,米婭的目光看過來。
嗯,是夏國的那個叫“許青舟”的人。
米婭的眼神很冷,但對於許青舟這樣遭受過無數次宋瑤死亡視線威脅的人,毫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