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許來了。”
馬院士身旁的清瘦中年笑著說話,這位就是專案總工潘建偉教授。
“潘教授,馬院士。”許青舟向兩人問好。
“先坐,會等會兒開始。”潘教授點了點頭,說完,又低頭在面前的稿紙上寫著算式。
許青舟視線在會議室轉了一圈,最後走到賀當旁邊坐下。
賀當和許青舟打招呼:“早上好,師弟。”
“早上好。”許青舟笑著回應。
這個時候,汪一貴也走進來了,一坐下就著急地問:“你那邊還順利吧?”
“順利。”許青舟說。
“嘖嘖,不愧是師弟,我這邊有個計算卡住了,算出來的數值不管怎麼看都不對,等下你要是有時間的話幫我看看。”
“行,那等開完會我們再研究一下。”許青舟笑著點頭。
一旁,望著汪博士都找許青舟幫忙,賀當無奈地嘆了口氣,有點羨慕,同樣是實習生,自己目前還只能乾乾雜活。
許青舟都已經隱約成為專案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了。
9點,會議開始,這次由潘教授主持,大家彙報了一下各自工作進度,基本都準時完成,還存在問題的,就下來展開討論。
總結完,當然還有下一個階段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關於模型的耦合及糾纏源的效能測試。
“這裡,整個系統的波函式可以表示為這兩個子系統波函式的張量積。”
“我有個要求,大家在進行數值計算時,需要選擇穩定的演算法和適當的計算精度,以避免由於計算過程中的舍入誤差、溢位等問題而導致的計算不穩定。”
潘教授停頓了一下,看著眾人,說:
“好了,具體的框架就是這些,下面大家可以對已有的框架進行補充,或者提出新的觀點看法。”
馬院士他們都搖頭,其它自然也沒人說有什麼補充。
汪一貴見許青舟在沉思,低聲問:“師弟,你呢?”
相處的這段時間,他可是見識過這個師弟的牛逼之處,每次都能想出些新的東西。
不過,由於會議室很安靜,所以聲音格外明顯,就連潘教授等人的視線也落到許青舟身上。
“對於這部分工作內容,我沒什麼想法。”許青舟搖頭。坦白來說,這份關於量子糾纏源的效能測試寫得不錯。
裡邊完整的包括糾纏度、穩定性、傳輸效率等關鍵指標,即便是以未來十幾年後的目光看,都挑不出什麼毛病。
仔細想想也覺得正常,無論是潘教授還是馬院士,都是世界一流量子通訊領域的專家。
尤其是潘教授,能夠主持搞出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的人怎麼可能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