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比他研究孿生素數定理的時候多太多了。
《孿生素數定理上界的修正》
《不確定性的定量描述和孿生素數定理》
10分鐘過後,許青舟目光沉了沉,目光留在一篇核心刊的論文上——許青舟:尋找孿生素數的傳奇人生。
嚯,有點意思。
光看標題就知道非常具有前途。
他毫不猶豫地點文章裡。
【摘要:青年數學家許青舟被公認為最具傳奇色彩的數學家之一。許青舟出生於蓉城,目前在京大數院求學.考察這樣一位經歷豐富、特立獨行的青年學者,有助於揭示體制、社會和科學之間的微妙關係。】
【2015年4月4日,《數學發明》收到一封標題叫】
【一、神童早慧
許青舟出生於1996年,父母都是基層工作人員,.】
5分鐘過去。
許青舟看完了,心中只有一句話:這味兒太對了!
他什麼時候說過自己在讀《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在裡邊看到了哥德巴赫波利尼亞克猜想和費馬大定理。
還有什麼自從識字之後就經常找看,很快把家裡親戚留下的初等教科書看完
內容深刻,引人深思。
如果不是因為他就是本人,說不定都得把這個“許青舟”當成偶像。
為什麼說這味兒對了?
沒辦法,上輩子這類文章見過不知道多少次。
比如有一次他去餐廳吃飯。
兩天過後出現一篇文章,題目叫“頂尖物理學家說:靈感就來源於這”。
圖片中,他直愣愣的坐著。
對於這種照片,網友對待普通人和科學家之間的區別就出來了。
照片中是普通人——這個人好像傻逼。
照片中是科學家——智者的沉思。
當時的文章內容:
他一直盯著餐廳的那條鐵鏈子,覺得這東西和量子糾纏的兩個光子同源,鏈條的一端動了,另一端同樣會受到影響。
TM的。
他當時就真的是發呆而已!
“呼~”
許青舟把回憶壓下去,又把打腦闊的文章關掉,繼續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