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舟也有點詫異,兩篇論文居然在一天發表。
當然,雖然是同一天,但《物理學報告》和《數學發明》這兩本期刊上署的發表日期不一樣。
比如《數學發明》日期是2014年11月5日。
很多期刊都會提前印刷,這樣讀者在10月收到11月的期刊時,並不會感覺是過期的。
還有,群裡被訊息轟炸了。
當然,主要是徐正洋的訊息,孔先波和翟自強兩個人陷入了詭異的安靜。
他發了一個晚上說,收起手機,去吃飯了。
他正在學三食堂吃飯的時候,季雲石就打來電話,說第二專業的手續已經辦妥了,他平時上課就跟著物理學專業1班。
至於要不要去聽課,就看許青舟這邊有沒有時間。
吃完飯,許青舟找了間空教室,如今構造出來的素數分析模型,只是一個底層模型,說起來的話算是地基,接下來需要添磚加瓦。
不過,下午在超算中心模擬數值的時候,許青舟發現一個小問題。
在構造底層模型的時候,為了更好的篩選素數,查詢規律,許青舟編寫了一個Python函式。
【#初始化一個布林陣列,所有值都設為True,表示所有數都可能是素數
&ne =[True for &nit + 1]
p = 2
we p * p
&ne[p]沒有被改變,那麼它是一個素數
&ne[p]== True:
#更新所有p的倍數為非素數】
可在超算中心執行的時候發現,
當生成小於或等於10000000的所有素數時,即limit = 10000000,這個函式會消耗大量記憶體和計算時間。
先前使用自己的電腦模擬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可使用超算,問題就比較明顯。
那種感覺,就好像頂配的電腦裡邊,出現了一張1050顯示卡。
許青舟輕輕轉動手中籤字筆,正在考慮該怎麼修改一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晚上22:30,許青舟吐出一口氣,看著螢幕,滿意地點了點頭。
&nes = np.array([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