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年六月,豫州水患,水淹一州之地,百姓溺十二萬六千七,家破人亡萬餘戶,牲畜皆溺。
仙祖弟子,六十二賢之一仲,修持《地脈水經注》,以化神之身,身化河流,接連晏河,流向東海,豫州水患方解。
豫州百姓感念仲恩,豫州全境,修建張仲仙師廟三十三座,香火日夜不息。仲身化之河流,亦稱仲江,稱仲為江中仙。
六月十八日,為江仙日,這一日,豫州百姓皆齊聚仲江,投食仲粿,感念仲恩。
——《煉氣士傳·仙祖弟子張仲末篇》
……
寰州。
仙來峰,望雲崖。
王景看完手中的信,臉上露出沉痛之色,他深知,他最堅定的同行者,他青睞的弟子,就這般離他遠去了。
身化河流,
這個選擇,若是換做王景,王景自己也會毫不猶豫就這般做了。
所以,他們才是同行者。
他暗自垂下眼淚,遂被崖間的風吹走,吹入雲海之中,他平緩情緒,轉身望著宋水星,上前一步,摸著他的頭,慈愛地說道:“水星,以後,你就留在我的身邊。”
宋水星是張仲的弟子,且剛踏上煉氣之途,現在的煉氣士,不同於以往的純粹了,王景自是想替張仲保護好這個孩子。
他是張仲留在這人間的精神。
是他的遺志。
而他王景呢,以後死了,誰又會繼承他的遺志?煉氣九司?不,這些年來,他已經看出來了,煉氣九司那些煉氣士,他的弟子們,已經不那麼純粹地為百姓做事了。
王景有一種預感,他的同行者,會越來越少。
唯一可以繼承他遺志,他又放心的張仲,已經先一步離他而去了。
想到這裡,王景的心,便不自禁絞痛起來。
宋水星臉色平靜,無悲無喜,顯然是沒有從師父張仲離去的悲痛中走出來,他此時聽到王景的話,他抬起頭,看著這位慈祥的老人。
這位人間第一化神。
煉氣士之祖。
師父的師父。
若是留在他的身邊,他肯定能過得很好,但是……宋水星緊了緊懷中的那本《山水經》,可是《山水經》還沒有寫完,他要去替師父,繼續完成這未完成的《山水經》。
宋水星眼睛裡似乎有一種光芒,這光芒,堅定又執著,清澈又單純,王景聽到宋水星這樣說:
“仙祖……師公……我不能留在你的身邊,我要繼續遊歷大衍,或者不僅僅是大衍,我要將這天下的山川地脈,江河湖泊,全部記載在《山水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