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你已經悟出了這拳法的要義,果然,能入渾天,到達見微知著者,皆不需要太多口舌與指點,我們能走到這裡,對於拳的理解自然超出其餘人太多太多。”
“故而渾天交手,其中拳法與尋常拳師大不相同,為的就是不讓對方學去自己的招數,而渾天一旦交手,也多數以不死不休為結局,即使是會武比試,也最多點到為止,不會施展自己的獨門拳法。”
“任何時候都要留下防範的招數!”
相漁郎的聲音縹緲起來,孫長寧此時把呼吸也開始放緩。
周圍的空炁在震動,在焦躁,裡面藏匿著名為拳的東西,那是伺機而動的意,帶著生與死的境,再加上救與殺的劫。
玄之又玄,解之不能。
那便不需要再繼續解了!
黑手毫無徵兆的出現,然而孫長寧這一次卻把握住了脈絡。
天地之中,自然之內,把自己也去順勢而為,就能尋找到其中唯一的空隙。
孫長寧無法使用第八感,但不妨礙順著第七感找到一部分的第八感。
得第七感常駐者,必能明白第八感,但也只是明白,偶爾會有靈光一閃,或者是順著第七感而掌握摸索,但這是需要時間的,而對於掌握第八感的強者來說,你距離他一百米還是一米,其實都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謂第八感,就是空間感,在和別人交手的時候,超乎對方的距離想象,原本一米在對方看來可能達到一百米,而原本一百米在被影響之後或許覺得只有一米。
這和龍遁的斬五感相似,但卻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東西。
第八感,即空間感,又稱阿賴耶識,即是空間之意,科學上講:
它是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觸到具體事物的一種力量。
佛門中,阿賴耶是梵音,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它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它要求修行者放棄執念。由“無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物件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
一切眾生,心念一起便有一花綻放,這就是第八感的可怕,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無視距離,縱然我在東方之島,西方荒原上一朵野花盛開,我也能知道的清清楚楚。
這當然是人力所不能達到的,不過是佛門中對於釋迦牟尼的誇讚而已,但數百米,千米,萬米,甚至百千里之外,都是可能的,這已經達到了開發大腦的程度,是人類所能達到的巔峰。
起源之地,只有自己的血才會感覺到,並非個人的記憶,而是血之眷戀,人非起源之地亦會被引導,此為第八感。
超出常理的解釋,讓人不能理解,但最後面佛門的解釋則是意外的簡單,而在道教內,對於這種東西的解釋大概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得,無所不曉”。
而古往今來能有這般殊榮的,只有太上老君,故而這個境界也被稱呼為“太上境”。
太上者,至高無上也!
當然,現在的教義,不論是佛還是道,這對於至高者的稱呼都是不能妄言的,就好像佛門之中不會再有人跑出來說我是某某佛祖,道教之中也不會有人說我是太上老君託生,而儒教就更不可能說我其實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本人。
這都是胡言亂語,故而對於第八感完善的人,一般以五蘊十八界,或者道法自然之人稱呼,而在儒教之中,則冠上“後聖”的頭銜。
孔子是先聖,孟子是亞聖,那麼後來者自然不敢如此自稱,故而只能算是後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