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拳法最初都出自於峨眉,而作為最古老的拳法之一,白猿通背拳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開創了一個紀元的功夫。
這並不是隨口就開始吹噓,其實其他的拳法同樣厲害,在這裡只是說明白猿通背拳的歷史太過久遠,上溯到兩千五百年前,有歷史依據可查的,有名有姓有源頭的拳法,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雖然拳法這東西並不是越古老越強大,但是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風雨雨,流傳到現在還能保持著拳法的完整性,在東土這是極其罕見的。
白猿祖師司徒玄空,又名為白士口,至於為什麼會有兩個名字,這可能要歸功於春秋戰國時人名的特殊性,即白士口才是原名。
《吳越春秋》、《峨眉山志》皆對其有過記載,而關於趙處女的記錄中,同樣也有寫過趙處女和白猿鬥劍,而在道家典籍中,越女又被叫做九天玄女之化身,助越滅吳,而白猿祖師成了玄女的徒弟,得授仙法上天庭成仙。
但後來,白猿祖師因為不願天上仙武失傳,於是盜取天書《如意冊》,將其中道法刻於白雲洞石壁,此事被天帝知曉,頓是震怒。
當然,宗教典籍所說的東西不能盡信,多有互相吹捧虛構之嫌,但有一點,即趙處女確實是和白猿祖師學過劍法的。
孫長寧回憶之前的拳,又結合那話,始傳峨眉,祖師白雲,這個白雲難道就是白猿祖師的另外一重名字?
那麼授贈蒼狗,蒼狗難道指的是趙處女?
某位武俠大家的中,越女虛構的名字是阿青,但在歷史上並沒有說過越女真名,任何記載與文獻也找不到越女的名諱,春秋時代終究是竹簡多過紙張,而在那時候,書這種東西乃是特定代指《尚書》的。
白雲,蒼狗。
這是一個成語,亦是在說世事變幻無常。
但是這個成語出現的時間,可是遠遠晚於春秋的。
但這不重要,因為古人很多的成語都是從春秋時代而來,在後世演化,而在白雲蒼狗的成語故事之中,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唐代的詩聖杜甫作一首詩,名為《可嘆》,這首詩的立意就不必多提,那其中第一句,則是:
“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
也就是說,白雲蒼狗,最初是寫作白衣蒼狗的。
而很巧合,白猿祖師正是因為好穿白衣才被稱為白猿公。
而白猿公的字,則是衣三。
孫長寧腦海中想到了很多,那四仙山,八手連拳,二十四式並不是趙處女的拳,而是白猿祖師的拳。
這本古書中最開始寫了一個道人,他看了春秋輪轉,大椿枯榮,而如果自己所料不錯,那個道人就是自己夢中的那個。
但是後面,筆鋒一轉,居然寫到了春秋時代的人物。
並且不再留下文字,而是以圖畫記之。
這更像是換了一個著作者,或許那本古書只是一個筆記,但後面被人拿到,再補下各種圖畫。
而這種精氣神的拳意,顯然是自己不曾接觸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