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趙剛語氣佯裝驚訝,“現在都學會使用成語了,你老李啥時候成知識分子了?”
“扯淡!”李雲龍不屑道,“不是咱老李吹,當年讀私塾的時候,那成績也是數一數二。”
頓了頓,李雲龍又語氣無奈地說道:“小時候在我們村,我家不算最窮,好歹還有二畝薄地,年景好的時候,一家老小吃飽肚子沒問題。我爹說,這輩子就算窮死,也要讓我讀書,全家人省吃儉用供我去私塾先生那讀書,可惜只讀了三年就趕上了災年,飯都吃不飽,還能讀得起書?只學了《三字經》和《百家姓》,也虧了你跟陳老弟,不然我李雲龍的腦子裡還是一盆漿糊。我李雲龍上輩子燒了高香,碰見你這麼個大知識分子,碰見陳老弟這麼個大老闆,才過上了富裕日子,學到了文化知識。”
聽著李雲龍的話,趙剛也是表情無奈地點了點頭。
在眼下的中國,絕大多數人飯都吃不飽,又有多少人能受到知識文化教育?
很多招募的新兵,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
有不少的老百姓,連鈔票的數字都不會認。
在八路軍中,設立很多掃盲識字班,有些八路軍戰士轉移和作戰,都揹著小黑板。
以前李雲龍還不信,勞資不認字、文化水平低,不照樣打勝仗?
學習,學個屁!
現在跟著趙剛認了字,學習了文化知識,學習了陳老闆給的軍事理論書籍,李大團長才知道以前自己不過是坐井觀天。
他以前那幾下子,打一打小規模戰鬥,指揮個幾千萬把人就頂天了。
想要指揮幾萬人、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部隊作戰,腦子裡沒有東西是真不行。
至於指揮上百萬部隊作戰,以前的李雲龍想都不敢想,但至少現在能想一下。
“教育,是國之根本,少年強則國強。”
作為燕京大學高材生的趙剛,眼神深邃,比李雲龍想得更遠:
“我決定了,咱們晉西北要興辦學校,讓孩子免費上學。”
八路軍的每個根據地都辦的有學校,而且根據地的學校也是日軍掃蕩的重點破壞目標之一。
在晉西北這一畝三分地上,趙剛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李雲龍的手指敲著炕桌,目露思索道:
“老趙,你想讓整個晉西北的孩子上學,這是大好事,我老李舉雙手贊成。”
“但是你想過沒有,這難度可不小!”
“你統計過晉西北有多少孩子嗎,需要多少老師,光是老師咱們都沒有那麼多。”
“另外還需要教材,大量的書本,這就至少要再搞一個造紙廠。”
“……”
“而且,你還要管著咱們新一團幾萬號主力的生活,以及幾萬號人的政治思想教育,你能忙得過來麼?”
聽著李雲龍一條條的說下來,趙剛眉頭皺得越來越深。
興辦學校,特別是戰爭年代辦學校,想要每個孩子都有學上,難於上青天。
但趙剛皺眉之後,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堅定,眼神也越來越變得凝實。
“我知道這很難,但是咱們必須得把它辦成,事在人為。”
“老李你應該知道,在日戰區,日軍強迫中國的孩子學習日語,學習日本文化。”
“這是日軍侵華的另類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