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人之中到底誰是聖皇的後手?”
各種想法都在匯聚。
陳勝等學子的上空才氣匯聚,氣象萬千。
陳勝已經逐一的對三個方面進行了反駁。
這三段的文章分析已經寫完,但是看著這些話語總覺得少了什麼。
仔細一看,原來是這只是將三個方面的內容分析反駁,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想法。
總體看下來,這文章並沒有自己的特色,看起來有些平庸。
眉頭一皺,這可不行。
抬頭看看四周的學子,上空才氣匯聚,氣象萬千。
思量一下,陳勝提筆繼續寫起來。
正道,自然要將雜家的道發揚出來,怎麼發揚出來,當然是非議諸子之道。
之前三點只是說明了自己的立場。
現在他要說明自己的想法。
只是該選誰呢?
陳勝目光在諸子之中游蕩。
忽然在法家上面停住了。
對,就是法家。
現在顯學之中,是人間第一學派,每天攻擊法家的人不計其數。
十幾天前,陳勝還差點因為儒家和法家的孝悌問題而被開除。
現在想來在孝悌這一方面,法家確實是應該被諸子所罵。
法家是霸道治學,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強國。
怎麼強國,自然是將宗室貴族、以及所有百姓身上的血肉刮乾淨。
在這方面秦國法家的做法最值得非議。
其次就是齊國法家,不過齊國畢竟是儒、家道家的發源地與基本盤,法家在齊地終究沒有全面開花。
它沒有與秦國法家走上同一條道路。
秦國法家在這一方的操作就很牛批。
秦法的根本就是讓大宗族變成小宗族,小宗族變成小家。
小家之中有成年男子的就讓他分家。
最後秦地之中再也沒有大家族,再也沒有大宗族。
一夫攜五口而治百田。
這就是秦國法家最喜歡的家族社會。
而秦國的重稅,一直讓秦國的百姓維持在溫飽線上,想要吃飽就只能努力耕田作戰。
種田和作戰,才能讓秦人吃飽和過上好日子。
秦國人作戰英勇的原因就是為了吃飽和過好日子種更多的田。
普通百姓為了吃飽還需要努力拼命,那麼年老失去生活能力的百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