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過,高等級的深海和艦娘之間的戰鬥其實很無趣的。
雙方各展開一道能量防禦護盾,面對面的對擼艦炮火力,比拼誰的護盾等級更高,衝能修復速度更快。
這層護盾未被削弱前,即使炮彈穿透過去,失去大部分動能的它們也只能在艦體表面爆炸,而大型戰艦最不怕的就是這種攻擊。
以大型戰艦的裝甲厚度,這種爆炸很難在她們艦體上形成有效殺傷。
這個情況下,剛才一直在打醬油的兩艘驅逐艦小學生就開始派上用場了!
在這個不能以正常科技側世界觀來評判的世界,相比近乎全能的戰列艦大姐姐們,航空母艦和驅逐艦這兩種能沿用到現代的戰艦地位有點尷尬。
航母艦娘比戰列艦長了百多公里的作戰半徑。
但攻擊節奏相對緩慢,一整天時間下來只能發動幾波艦載機攻擊。
驅逐艦們更被提督們當做了安全後花園跑遠征的城管。
嚇唬嚇唬自己人還行,從沒哪位提督指望這些可愛的小蘿莉們能正面對抗深海艦隊。
但在胡毅的自由之翼艦隊,驅逐艦們可不是隻能被用作看家護院,現代化列裝的她們同樣能被當主力戰艦使用,而且效果還不錯的樣子。
原因在於過去胡毅針對高等級深海而研發的一種武器!
震動彈頭!
作為高尖端科技武器,震動彈頭代價昂貴同時它還是一種精貴的攻擊武器。
艦炮炮彈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個鐵殼子裡裝滿爆炸藥,胡毅的震動彈頭形容起來就是一個訊號引爆器,在未引爆前你得輕拿輕放小心使用。
這就表示著大姐姐不能拿震動彈頭當炮彈使用,直接粗暴的從炮管子裡射出去,讓它去撞擊敵人。
這麼幹的結果,八成是在撞擊的時候就先把震動彈給撞壞起爆不能了——其他人的震動波彈是不是這樣胡毅不太清楚,他設計的這種就是如此。
胡毅研究出來的這款震動彈得被導彈小心送到目標身上後再爆炸作用,無論是真實物體還是能量護盾都給你震散架。
理論上連金屬都能震動分解成分子結構。
震動彈最理想的攻擊方式是由特殊導彈運輸,飛到目標附近導彈爆炸,將震動彈頭釘在目標身上二次引爆,像電擊一樣直接癱瘓目標內外結構。
防護盾的存在讓這一理想條件比較難以實現,但卻引出了震動彈頭另一個作用:
破除深海的能量弧度!
自由之翼艦隊中,玩不來大口徑艦炮的驅逐艦小蘿莉們對會主動追尋敵人的導彈最是玩得得心應手了。
“影刺III型反艦導彈解除限制!”
“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準備完畢……反艦導彈準備就緒。”
“攻擊目標……完成鎖定!”
“發射!”
“影刺密劍升空……重複重複,震動彈頭已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