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心情很鬱悶。
原先他以為,自己已經將天下英才盡收囊中,可到了今天才發現,總有些人才是無法透過科舉取仕被髮掘出來的。
就像陸恆這小子。
若不是當初被滎陽鄭氏逼迫,導致其不得不鋌而走險,弄出改良的製鹽法,李世民恐怕這輩子都看不見他。
更別說什麼重用,什麼當女婿了!
陸恆的底細,李二陛下早就調查過,清清楚楚的。
這憨子自幼就臭名遠揚,憨得離奇,若非有個好老爹護著,大概活不到十歲就要被人給揍死。
書,那更是懶得看。
就這樣的傢伙,先改良製鹽法,後發明高度酒、琉璃瓶,還有什麼火藥炸彈不計其數,如今的計劃更是幾乎要將整個大唐所有世家抄底。
科舉,以陸恆原先的商戶籍貫,考都不可能讓他去參加。
可難道他就不算是個人才了嗎?絕對是!
沉默良久之後。
李二陛下長嘆了一聲,道:
“日升啊,朕如今總算是想明白,你當初為何非要弄那造價低廉的書籍造福寒門學子了。”
“還有那些乞兒巷裡找來的孩子們……”
“他們,和你,才是這泱泱大唐未來的國之棟樑啊!”
世家冥頑,早已深陷進儒家的固化思維裡,行將就木。
整片華夏大地,縱使朝代不斷更迭,卻仍舊是一潭死水的模樣。
明明時間過去了數百年近千年,可他們弄出來的新鮮事物,竟然只是對秦朝時的木軌加以改進,將其變成了鐵軌。
這正是因為,當初的大秦雖然被始皇帝焚書坑儒,坑的卻只是些方士,他本人重法家,但一統六國也大量使用了墨家技術和人才。
先秦時代,是華夏幾千年來最有可能蓬勃發展出科技文化的時代。
偏偏秦滅以後,苟延殘喘的百家又遇上了漢武帝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自此,這片大地再也沒有了科學發展的土壤。
沒了思想碰撞,再多的變化也是死水罷了。
陸恆慢悠悠地想著這一切。
對他這個理科生而言,瞭解到的歷史並不算多,可僅僅從課本上知道的這部分,就足夠讓人怒其不幸哀其不爭。
既然來了大唐,錯過了百家爭鳴沒關係,有了地位,有了跟李世民交談的身份,他就必須為改變做點什麼。
“我不是什麼國之棟樑,我教出來的那些學生也不是。”
陸恆開口,再也不是以前那副沒皮沒臉的模樣,同樣沒有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