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子楚所希望的,他與呂不韋一行人離開的訊息並未引起什麼波瀾。
直到有人前往子楚和呂不韋的別院拜訪卻發現人去樓空,其他人才知曉預設了這個事實。
接下來的幾天山裡平靜如常。
此前前來觀禮的七國使者在逗留近一週後踏上了返程的道路,還有公孫全和名家、農家、兵家、墨家等也陸續離開,以至於吳駒這幾天幾乎每天都在送別和送別的路上。
三天後……
小雨淅淅瀝瀝,吳駒和韓非正在峰頂一處亭子裡偷閒飲茶。
“百家中有不少都已經回程了,韓兄打算什麼時候離開?”吳駒問。
“青盧子、湘夫人他們不都還沒走?再逗留會也不遲,興許接下來吳兄靈感乍現,需要非代為揮毫呢?”韓非盯著那副水調歌頭看。
這幾天這幅字與他形影不離,同吃同睡。
如果不是絹帛,而是核桃之類的物件,那吳駒毫不懷疑這東西能被韓非盤出包漿。
不過同時,為了實現此前的承諾,韓非寫了數十副摹本送往七國、儒家、稷下學宮等地,雖然較遠的地方尚未抵達,但在沿途取得了巨大的反響。
經由治癒呂凝、繼任醫家魁首、創立人工心肺復甦術、寫下水調歌頭這四件事,吳駒現在已經名滿天下!
吳駒聽到韓非的話真是無語至極,倒非容不下韓非多住幾日,而是對這傢伙總是明裡暗裡內涵自己字醜相當的不忿。
“吳師,韓先生。”
身後有人聲傳來。
二人回首,只見一醫家弟子打著傘站在亭前。
“怎麼了?”吳駒問。
“道家的青盧子請吳師您過去。”醫家弟子說道。
吳駒韓非對視一眼,有些疑惑。
“有沒有說是什麼事?”吳駒又問。
“好像是……看病?”弟子道。
吳駒點點頭。
韓非將絹帛貼身裝好,確保其不被雨淋。
二人旋即起身,打著傘在弟子指引下,向山下行去。
……
抵達目的地之後,吳駒才發現真的是治病,而且就是給青盧子本人治病。
於是一陣望聞問切後,吳駒確定了病症種類。
“這不純純的腫瘤嗎?”吳駒篤定。
“腫瘤?那是什麼?”眾人疑惑。
吳駒一錯愕,才想起來這個時代沒這個稱呼。
“也就是……膈、反胃、瘍。”
吳駒連說了三個稱呼,前兩個是《黃帝內經》裡的,後一個是《周禮》裡的。
“哦~~”
眾人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