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吳駒正在讀報紙。
呂良,章邯等人也在旁邊就報紙內容一併討論。
他們在一線,對戰事很瞭解,所以佔據首版的訊息反而不是他們所關注的重點。
不過呂良還是忍不住感慨:“姐夫這麼大的功績卻不能公之於眾,未免有些可惜。”
吳駒聽罷卻是笑了笑:“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公之於眾雖好,但必然引來趙國上下記恨,現在也挺好,雖然懷疑的多,但沒人拿出證據,倒要無妨,蒙毅和老奉常替我記著呢,等到七國統一,開始修《秦史》的那一天,我照樣名垂於竹帛。”
人前顯聖誰不喜歡,不過還是要看實際情況而定,古人云:什麼逼都裝只會害了你。
呂良聽罷覺得言之有理,轉而又問:“姐夫你知道嗎,我昨晚去平陽城裡轉了一圈,聽到有很多人把你比作趙武靈王、蘇秦!”
“為什麼是這兩個人?”司馬欣不太理解。
章邯笑道:“你史書讀的還是不夠多,趙武靈王曾經微服入秦,為了考察秦國的地形,以及親眼見見秦昭襄王,他甚至假扮使者到了秦王近前。
直到其離開後秦王才覺得不對勁,深感其非人臣的氣度,然而再去尋找,趙武靈王卻已經離開函谷關,後來經過玄冰臺費盡心思的一番查證才知道這是趙武靈王。”
“我猜把吳卿比作趙武靈王,正是因此。
至於蘇秦,他是七國最有名的縱橫家,但也是最有名的間諜,蘇秦與燕易王之母私通後,唯恐燕王怪罪他,於是主動請纓前往齊國,在齊國從事了大量的間諜活動。
有人認為,五國伐齊也是蘇秦的手筆,倘若真如此,蘇秦可以說是一手導演了齊國的衰落。而且有趣的是,蘇秦當時正是齊國的客卿。”
吳駒聽著章邯的敘述在感嘆,蘇秦確實是個非常神秘的人,《史記》對他的描述中,許多都驢頭不對馬嘴,讓人看到後不明白他這麼做的目的。
就比如蘇秦被刺一事,刺客逃走,蘇秦臨死前對齊湣王說:“臣即死,車裂臣以徇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
為什麼以蘇秦是間諜的名義就能抓獲刺客?蘇秦死後他所行的為燕國破壞齊國之事為什麼又會洩露出來?是誰知道的那麼清楚?
令人捉摸不透。
此人謀盡一切,彷彿把自己的死也算計在內,如果說他的所作所為皆自導自演,儘管沒證據,卻彷彿更能說服人。
有些人對春秋戰國的印象就是淳樸,但實際上這裡面的門道可多著呢,只不過史書寫不明白當事人的處境,顯得“拙”了起來。
這些事情,當時的人弄不明白,後來的史官同樣沒弄明白,只能是平鋪直敘,瞭解到多少就寫多少。
哪怕吳駒帶到這個相隔只有五十年的時代,蘇秦也依舊是個謎團。
“章統領果然博學,沒錯,正是因為這兩件事。”呂良笑道。
“倒也貼切,吳卿的作為,比之趙武靈王、蘇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董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