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駒等人輕騎快馬前往靈石縣城。
走的時候灰頭土臉,回來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突出的就是一個君子報仇,從早到晚足矣。
這一趟他們可不像之前帶著傷兵和百姓,全都是全副武裝的軍隊,其中還有兩萬精銳騎兵。
如此急速行軍,在申時,他們重新回到了靈石。
做先鋒的騎兵部隊在蒙武指揮下停了下來。
蒙武拿出一份地圖:“吳駒,你對靈石熟悉,你也來參謀參謀,這一仗該怎麼打。”
雖然此前的豪言壯志是六萬打不過兩萬直接進廠,但仗不是隨便打的,打之前還是要有個章程。
吳駒聞言也沒客氣,靠過來說:“你們這一趟來,帶床弩了嗎?”
“帶的不多,二十架而已。”蒙武說,秦國現在有近一千架床弩,其中絕大部分都被帶去了榆社一線,這二十架是蒙武隨手撥的,畢竟他們這一趟是來急援的,自然是輕裝簡行,不僅床弩帶的少,戰車更是一輛都沒有。
“有就夠了,我建議主攻西城牆,因為我們就是從西城牆逃出來的,城牆下燃了一場大火,雖然酒精燃燒速度太快,但畢竟是高溫,夯土城牆經過熱脹冷縮,必然不堪一擊。”吳駒指著西邊說道。
蒙武頷首,很有道理。
“那就這麼定了。”蒙武說。
正要合上地圖,卻聽吳駒說:“別急啊,我還沒說完呢。”
蒙武又停下動作:“你還有什麼主意?”
吳駒反問:“你打算如何用騎兵?”
“攻城很難用上騎兵,自然是分佈於四方,在戰爭結束時用於殲敵。”蒙武說。
“我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覺得可以打圍三缺一。”吳駒說。
“圍三缺一?”蒙武疑惑:“何解?”
“顧名思義,圍三邊,放開一邊。”吳駒說。
“那敵人豈不是都從不設防的那一方逃跑了?”蒙恬插嘴問。
“要的就是他們跑。”吳駒說:“他們發現守不住城,自然會從不設防的一側逃跑,他們只要出城,騎兵便可發揮實力,再者,軍隊敗亡,必然人心渙散,亂象不斷,此時騎兵殺出,可以殲敵於運動之中。”
蒙武和蒙恬都是當世名將,對打仗的理解能力很強,腦海中自動出現一個小沙盤,演練起了吳駒這一招“圍三缺一”。
最終得出結論:好方法!
“好,就這麼打!”蒙武當即爽快的做了決定。
吳駒連個都尉都不是,換別人來,興許會覺得他又喧賓奪主的嫌疑,但蒙家四人都是武人出身,性格豪爽,見到好計謀便採納,沒那麼多花花腸子。
蒙恬意猶未盡,還舉一反三,悟出了更精細的道理:“這一招圍三缺一貌似還是個陽謀,軍隊出去,則會中了伏擊,若主將看穿計謀,下令不出去,那又會導致士卒心生不滿,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懂兵法,如此一來,軍隊譁變都有可能。”
蒙武讚賞:“恬兒說的對。”
這一手圍三缺一相當精巧,既可以降低軍隊戰損比,使敵人不至於負隅頑抗,又工於心計,看似放了一條生路,實則使敵人步入更大的陷阱,是不可多得的攻城妙計,是可以載於兵法之中,傳之萬世的那種。
他轉而問:“吳駒你真的沒學過兵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