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有計!”
此言一出,百官皆向聲音來源處投去目光,發現竟是太子在說話,一個個的不由駭然。
莫非我還沒睡醒?
太子上朝不是一直都是透明人嗎,怎麼可能會開口說話呢?
饒以趙王丹的心智,發現是太子偃出列後,也不禁微微一怔。
隨後便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哦?太子有何計?”趙王丹問。
“有“互市”之計!”太子趙偃朗聲說道。
“臣以為,我趙國現在憂患有二,與秦國開戰,乃是其一,也是重中之重,而其次,則是防備匈奴。兒臣以為有個方法,可以一石二鳥!”趙偃說。
沒有賣關子,他接著說:“李牧將軍鎮守雁門足有數載,緊閉關門,固守以待,匈奴以為李將軍懼之,殊不知其只是在等待良機,兒臣以為如今是時候重擊匈奴了,如此有多重好處。”
趙王丹本以為趙偃的言論會很幼稚,卻沒想到聽起來頗有意思,示意他接著說。
“首要的好處是,打贏這一仗,駐守在雁門關的大軍得以被最大限度地解放,我們可以調邊軍支援上黨防線,這樣和秦國博弈,我們的籌碼就更多了,更有把握打贏這一仗!”
“次要的好處,便是兒臣所說的“互市”,互,取互惠互利之意,市,取市集之意,兒臣以為,我們可以在關外建立市集,和外族交易,購買外族手中的牛羊馬匹。”
“尤其是馬匹,外族養馬向來是有一套的,拿到他們的馬後,我們可以繼續組建騎兵,軍隊的力量得以繼續壯大!”
太子偃侃侃而談,口若懸河。
趙王丹越聽眼睛越亮,見太子偃說完,便問百官:
“卿等覺得太子的計謀如何?”
“善!”
“不失為一條好計策!”
公卿紛紛說道,不吝稱讚。
往日吹捧太子,大多是拍馬屁,當然,太子在朝會上也基本沒給過他們吹捧的機會,畢竟是老透明人了。
可是今天他們對太子當真是心悅誠服。
妙計啊!
趙王丹聞言連連點頭。
有人站了出來,出言道:“確實是好計,只是趙國的錢幣外族必然是不稀罕的,屆時會以物資交換,索要糧食、鐵器,如此豈不助長外族實力?不僅會拆東牆補西牆,也會因此受世人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