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考場的人把這個事傳達給吳駒,吳駒聽後先是愣住,隨後說:“那他們可能難過的太早了,明天還要考策論呢。”
正如吳駒所言。
第二天,考生們看到策論題目時,人都傻了。
知道會試比初試難,可沒想到那麼難啊!
而且數量也有所增加,從初試的四道題,增加到了會試的六道。
此時,考場,二十米處遠的高臺之上,吳駒、子楚、呂不韋、李斯、嬴勵、揚煊、祁農等朝廷重臣該到了都到了,畢竟這是會試,且策論是會試中很受重視的一門科目。
“不知道這次會試中可以誕生多少天才。”吳駒感慨:“興許有人的答案可以直接作為政策來考慮。”
“所以說你到底出了些什麼題,我都還不知道呢?”祁農說。
吳駒叫人拿來數份試卷,給朝臣們看,現在考試開始,考場封閉,試卷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第一題:刑賞忠厚之至論。
第二題:安國全軍之道。
第三題:塞外有林胡、樓煩,北有匈奴,何以制胡?
第四題:周有諸侯而亂,有諸侯,何以制,無諸侯,何以治?
祁農等人看得咂舌。
“別說,你還真別說,難得一批啊!”
“這些題,我怎麼感覺我也作不出來呢……”
“說明你是靠關係走後門當的官。”
“你放屁!難道你能做得出來?”
“這個嘛……”
一眾朝臣就策論題目在討論。
“這裡面有些題會不會有些太難了,使得會試的門檻變得很高?”祁農問。
吳駒搖頭:“會試提高了分數線,由原來的680分提高到750分,多出來的70分全部被劃到策論,這些題個個分佔比都很大,對於很多考生來說,只要書、史、數正常發揮,策論六題中有三題失分不多,就已經能到及格線了。當然,前提還是得分,若是一通胡寫,最後拿個零蛋,那就只能怪他們自己沒入仕的命了。”
“事實上,750分的及格線在450分,他們前三門每門150分,要是都能滿分,本身就已經到及格線了,更別提還有後三門,我在設計之初的預想是——如果書、史、數外加禮法和體育都正常得分者,及格是穩定的,如果有人能在策論這一科收割大題的分數,那他的得分就會出類拔萃,超過其他人一大截,如木秀於林、鶴立雞群般十分奪目。”
眾人點頭。
祁農還在看試卷:“你這題感覺倒是有點意思,但說不上來意思在哪裡。”
“哪一題?”吳駒湊過去。
“第五題,汝為縣官,兩母爭奪一嬰兒,上官衙公堂,憤而泣,皆說為其子,不知二人孰真孰假,喚醫者診之,把脈,得知此二人皆產子不久,問如何判斷?”
吳駒點點頭:“這題是檢驗考生的思考能力和處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