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出世,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
雖然這次科舉的難度超乎大批考生的想象,尤其是算數和策論狠狠地背刺了大批人。
別說是考生,題目和答案在大秦報特輯放出後,震驚了一大批人,在坊間掀起了一陣解題熱,使得一群人“豬腦過載”。
但這無疑增加了金榜的看點。
放眼榜單之上,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字都在榜上。
博聞,龐士安,林巍,曹公儉……
這都是咸陽有名的才子,如今在科舉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然,有人考上了,就有人沒考上,不乏有人爆了“冷門”,本是成名已久者,最後別說金榜了,竟然沒及格。
據說咸陽坊間據此開了盤,有多種賭法,比如賭高低,如博聞和龐士安,二人並稱雙傑,雖然是摯友,卻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賭盤便賭二人的名次孰高孰低。
更刺激的還有賭名次,賭某一人在哪個名次區間,如十名至二十名,二十名至三十名,如果賭中具體的名次,哪怕只下注一百錢也夠大賺一筆。
除此之外還有針對一、二三名的賭法,賭誰能佔據這三個位置。
按照大秦報上公佈的官方說,根據統計,共有1802人透過會試,而金榜只記錄前兩百名。
其中,一二三名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分別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這三個位置也將拿到金榜上最豐厚的獎勵,會被加以“公大夫”的爵位,賞五百金。
而第三至第十名是“官大夫”,賞二百金、第十至第五十名是“大夫”賞百金,第五十至第二百名是“不更”,賞五十金。
現在來看,第一、第二、第三名都已經有了著落。
第一名,博聞。
此人心思縝密,沉著冷靜,人如其名般博聞強識,其針砭時事的文章凌厲,形之筆墨的詩詞豪邁,他在這次科舉取得的成績長於策論。
第二名,白皓,世家豪族“白家”的子弟。
此人成名已久,熟讀各家經文,無有不知,在這次科舉答案洩露案中他片葉不沾身,以他的實力,上榜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此次大批世家子弟折戟沉沙,白皓卻能打入前三,被世家之人吹捧為“世家之光”。
第三名,龐士安。
與博聞並稱雙傑,在詩賦之道很有造詣,數年前以一篇《灞河賦》名震四方,吳駒開創詞體後,他醉心於此,同樣頗有造詣。
這三人皆人中龍鳳,各有所長,但無論是經義、算學、詩詞、禮法、騎射、策論哪一門實則都已經是頂尖,上榜前三實至名歸。
不過在前三之爭的博聞與龐士安之間,賭了龐士安名詞更高的人只怕是要哭了。
賭的事暫且不談,就在全咸陽沉浸在對金榜的熱烈討論時,榜上有名的各大才子成了焦點。
在吳駒提議下製作,由秦王子楚手書的“狀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三個牌匾,敲鑼打鼓的送往了博聞三人的家。
博聞的府邸前,看著運來的狀元牌匾,哪怕是平日裡沉默寡言的博聞也不禁露出了快意的笑容。
白家前,未等牌匾來,他們自己就開始敲鑼打鼓了,看架勢起碼要擺三天宴席。
龐府前,龐士安滿臉笑容,與前來道賀者拱手道謝,親眼看著牌匾掛上了府門。
除此之外還有排名第四的董書齊,少年成名,排名第五的周復,有四十五歲,大器晚成,老而彌堅,排名第六的邱興元,排名第七的衛叔顯,號稱偏科之王,數學甚至沒考及格,但還是進了前十等等。
在這些人狂歡慶祝時,也有人在接近他們。
尤其是那些寒門子弟!
他們突然發現,昔日高攀不起的大人物忽然在這一天紛至沓來,前來恭喜他們,並送出了各種各樣的禮物,最普通的是送金銀珠寶,除此之外還有送宅邸的,送商鋪的,送百十歌女舞女的,更有下血本送了親生女兒,可謂是一家比一家下血本。
當然,那位送親生女兒的後來也被比下去了,因為有人也送了女兒,但一送就是兩個,數量碾壓。
這些人自稱結善緣、結交,說白了就是投資。
對此,這些金榜學子的反應不一,博聞、龐士安、周復等人婉拒,他們有智慧,知道這禮物要是收了日後還起來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