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秦:諸子百家?拿來吧你!>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我有三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我有三計 (2 / 4)

“第三計,是恤商。”

“降低商稅,大力發展商業!”吳駒語不驚人死不休。

“啊?”眾人紛紛大驚。

“要鼓勵通商,保護商人的合法經營權,如此,國家可以富庶!”吳駒說。

頓時有人不贊同了:“商君說:夫民之不可用也,見言談遊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家也、技藝之足以餬口也。民見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則必避農。避農,則民輕其居,輕其居則必不為上守戰也。若鼓勵通商,豈不助長不勞而獲之氣焰?”

“此乃本末倒置耳!”

“吳卿,您前面說的我都十分贊同,可這一條就不太對了。”

與會眾人紛紛駁斥道。

面對大家的批判,吳駒淡定了喝了一口茶水,一言不發。

於是一眾人將目光投向焦樵:“焦卿,您說兩句吧。”

焦樵沉默了。

說實話,他也覺得吳駒這一計不太合適,但直覺告訴他,吳駒絕非蠢人,他既然說出來,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一時間焦樵也有些進退兩難。

他張了張嘴,只是說道:“如果僅從賺錢的角度來說,鼓勵通商,吸引更多人確實是能增加國庫收入的。”

李斯作為吳駒的門客,這個時候當然也要義無反顧的站出來表明立場:“齊國重商,因此富甲於諸侯,昔年的鄭國也是如此。”

一聽二人這麼說話,又不免是一番爭吵,學者分為兩派,雙方據理力爭,一時間戰況十分激烈!

祁農摸著下巴不說話,眉頭越皺越深,轉頭看向一旁的吳駒:“吳駒你是知道的,秦國和齊國不一樣,而且如果像齊國和鄭國那樣重商,會給秦國帶來一些弊病,就比如軍隊的戰鬥力下降。”

吳駒頷首,他當然知道這一點,商鞅改革提出了秦國最主要的一項戰爭利器——軍功爵位制,讓獲取軍功成為平民的主要上升手段,繼而造就了秦軍甲於天下的戰鬥力!

可榜樣的力量是恐怖的,商賈不事生產、無需賣命也能豐衣足食,要是讓百姓都知道做商賈就能賺大錢,就能過上好日子,誰還會去賣命當兵呢?如此一來豈不是真正的動搖國本?

“我只是從增加國庫收入的方面說話。”吳駒對祁農說。

靠鼓勵經商,發展商業來使國家富饒是不會有錯的。

宋朝就是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的自然經濟不再是主要收入,商業才是。

宋朝商稅最巔峰時,總稅收中,光是茶、鹽以及許多專賣貨物的稅收就達到了近50%,連同經制錢、總制錢,非農業稅達79%強。到了淳熙、紹熙年間,茶、鹽酒等榷貨達到56%,加上經制錢、總制錢、月樁錢,非農業稅更達驚人的84.7%!

這也正是宋朝經濟能如此繁榮的原因之一。

“從增加國庫收入方面的話……可行性是有的,不過現在確實用不了。”祁農說。

吳駒微笑:“現在不用,不代表以後不能用。”

祁農一愣,彷彿覺得腦子裡突然閃過一道驚雷般:“以後?”

他嘶了一聲:“你指的以後是?”

吳駒微微頷首。

統一以後!

重農抑商的政策是不錯,但統治者也不傻,他們才不是歧視商賈,相反,重視商賈的理念很早以前就出現了。

《管子·小匡》裡就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周書》則說“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

商人保證了貨物的流通,這麼簡單的道理,統治者怎麼可能不明白呢,只不過是礙於亂世,必須要加以限制,不能讓商人勢大而威脅國家罷了,商鞅便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這片土地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逢戰亂結束,發展經濟就會成為主旋律。

七國統一,秦朝開始後,秦始皇下令開啟關梁,解除開發山澤之限制,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漢朝沿襲秦朝的做法,宋朝的重商人盡皆知,元代同樣重商,明初重農抑商,但同樣將商稅從三十稅一降低成十五稅一,可見商業對恢復社會繁榮的重要性。

當然,舉的這幾個例子中不少都走上了翻車的道路,尤其是宋元時期的官商勾結,商人勢大,是真正的動搖國本,這也是歷代對商賈加以限制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有些事情不能因噎廢食,吳駒也有信心吸收歷史教訓,讓秦國不走彎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