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孔臻這麼一提醒,眾人突然醒悟:“是哦!”
於是紛紛猜測起原因。
“有可能他並不喜歡拘泥於四言詩的形式?”
“也有可能單純是沒機會沒靈感寫,以後興許有機會得見。”
眾說紛紜之間,眾人完全沒有想過不寫是因為不會寫這個可能。
“話又說回來,他可真是夠……敢於開拓的。”冉悟想了想,只找出這一個還算合適的形容詞。
韓非輕聲笑了笑:“大家都叫他屈原之後的創新者。”
韓非指的大家,乃是那些住在蘭陵,或遊擊至此的詩人和學子,韓非平時學習研究之餘,時常和他們一起聚會,當中又不免聊起吳駒。
剛才他所說的是韓非親耳聽到,且令許多人都贊成的話,
這是很高的評價了,畢竟屈原在辭賦界的地位超凡脫俗,他創新的體裁“楚辭”,或稱“騷體詩”廣為流傳,影響力很大。
若將吳駒和屈原放在一起比較,“詞”和“楚辭”相比當然是半點不差的,論起才華和作品的水準,吳駒同樣不落下風,以現在的吳駒,相比屈原缺少的僅僅是一些沉澱,畢竟他成名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好了,詩詞你們可以先拿去看看,我要給他這回信了。”荀子將寫著詩詞賦的那幾張信紙遞給他們,隨後從那箱子裡拿起了吳駒贈送的毛筆和筆洗,一一打量起來,準備一會寫回信的時候試用一番。
荀子嘆氣說道:“唉,如果不是我已經衰老,但凡再年輕個兩三年,我也要赴一趟秦國,和他見一面。”
韓非說道:“其實您現在也可以,人老心不老嘛。”
荀子擺了擺手:“還是算了吧。”
他揮揮手趕韓非等人離開。
韓非四人見狀,識趣的退下。
荀子拿起吳駒贈送的紙張抽了幾張出來,用手指撫摸了一下,用毛筆蘸了蘸硯臺上濃厚的墨汁,隨後開始撰寫。
“你的來信和禮物我已收到,感謝你的慷慨。聞開設大秦書齋之事,我十分高興,蓋因天下寒士自此有了更方便的學習途徑,可以並不高昂的價格購買到需要的書籍和紙張,我相信這份功績足以留名青史,供後世千萬學子敬仰。”
“你所說的出版《後詩》之事,我十分贊成,當第一冊和第二冊編篡完成時,我會寫信告知你。”
“你信中所寫的作品我已全部閱覽過,果然水平尺不減,完全有收錄進《後詩》的資質。”
“關於你提出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我表示非常贊同,且十分榮幸,而第二件事,不得不說你的考慮十分周到,我會仔細閱覽,並且後續的信件中給出自己的建議的。”
“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