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然進入七月。
洛陽。
呂不韋來到三川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路考察了周邊數座大城,最終在兩天前抵達了三川郡的首府洛陽。
洛陽城換了主人,但依舊如往日一般繁華。
周王室遷出去之後,王宮中的金銀器物被打包運回咸陽,隨後王宮被封存了起來。
作為三川郡治下最大的一座城池,並且處於三川郡的中心位置,洛陽理所當然的成了三川郡的郡治。
在郡守隗林,郡丞馮去疾,郡尉楊端和三人的調派下,三川郡的亂象被迅速肅清,東周餘孽的叛亂被楊端和從關內帶來的精兵迅速鎮壓。
同時執行各項正策,恢復生產,鼓勵發展工商業,頒佈秦國的律法,將三川郡打理的井井有條。
呂不韋雖然封地在洛陽,但按照秦國的律法,他只享受食祿,並不像被其他國家被分封的君侯一樣擁有封地的實際統治權,這次來主要是充當了一個特使的角色,將子楚的命令告知了三人,隨後負責督促三人的工作。
“這段時間有多少次叛亂,洛陽安定嗎?”
呂府中,談論完生產之事後,呂不韋問一旁的隗林。
他早年間,也就是前往趙國結識子楚之前主要在各地經商,自己又是衛國人,所以主要活躍於衛國和韓魏一帶,在洛陽也有幾座自己的宅邸,常年有人打理,抵達洛陽後便直接住了進來。
“叛亂已經很少了,畢竟軍隊都已經被解散了,不過暴動還是有的,有一些餘孽會明裡暗裡的抵抗秦國,甚至到處搞破壞,也有的在暗中積蓄力量,宣傳反秦理念。”
隗林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四月份郡內共查出了二十一個這樣的團體,五月是十六個,上個月是十個,總體而言呈下降趨勢,我們推行的正策還是比較順利的。”
呂不韋點點頭。
東周與秦國接壤,雖然曾經互為敵人,但也談不上什麼不共戴天的仇怨,反而因為一衣帶水,所以並不會太抵抗秦人。
同時,東周衰落,許多周民早已持悲觀態度,如今東周被滅,周王成了周侯,南遷到了陽人地被軟禁起來,這些民眾因為早有了心理準備,所以並不感到意外。
但更大的原因是秦國在三川郡的佈置。
廉價的精鹽和食用油,沒有腥臊味的豬肉,無拘酒肆、青石茶莊這些產業因為東周地成了秦國地,所以進行了降價,現在和秦國境內是統一的價格。
這兩天吳駒的大秦書齋在洛陽開業,洛陽的學子還可以買到廉價的紙張和書籍,更是歡呼聲一片。
換句話說,秦國以秦國子民的標準對待周民或是,周民的生活質量比以前更好了,而這都是因為秦國的到來,他們自然也很難生出牴觸心理了。
隗林接著說:“至於洛陽嘛,很安定,這裡積蓄著曾經東周最精銳的力量,東周的統治結束後,他們蟄伏在了暗處,不過我們的精銳力量同樣集中在洛陽,這裡的任何異動都會被迅速鎮壓,所以基本沒人會在洛陽暴動。”
說到最後,他不知想了些什麼,笑了笑。
一旁的馮去疾和楊端和疑惑:“笑什麼?”
隗林笑道:“我是想到了六月初的那次暴動,半途而廢的那次。”
“哦~”馮去疾和楊端和想到了那次,也笑了。
呂不韋皺起眉頭:“怎麼了?半途而廢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