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羅昆等一眾夥伴都是就讀於同一家私學,是咸陽城一位很有名氣的大學者開辦的私學。
就讀私學,當然是要買書籍,王林他們的老師也定了要買的書籍,例如《論語》、《莊子》、《道德經》等等。
只不過迫於手中錢財無多,王林原本是有很多書沒買齊的,就比如《公羊傳》。
眼看著距離學者要講這幾本書的日子越來越近,他這段時間正焦頭爛額呢。
沒想到大秦書齋竟然救了他的急!
真是救場如救火啊!
王林心中對吳駒和大秦書齋充滿了感激。
而他,只是開業首日千千萬萬顧客中的一個縮影,因為大秦書齋受益的,遠遠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數以萬計,乃至延綿萬世!
……
“貌似你們書齋裡只有三十本書籍,沒有別的了嗎?”王林問道。
老師要求購買的書籍一共二十本,他原本只有九本,在書齋買齊了另外十本,現在還差最後一本沒買齊。
小廝笑道:“是的,我們剛開業,所以沒有太多精力,後面我們會慢慢的上架其他的書籍的,客官也可以在我們的意見簿上寫上希望上架的書籍,我們會盡快供應。”
“原來如此!”
王林點點頭,想了想:“倒也無妨,反正老師要求的三十本書我已經買齊了,二十九本,剩下那本大不了就買手抄本好了,書齋已經幫我解決了大多數麻煩了。”
他拿起意見簿,只見旁邊還放著一根模樣頗為新奇的棒子。
“這叫鉛筆,您只需像我這樣寫就好了。”小廝演示了一下。
“原來如此,真是方便!也是吳卿的發明嗎?”王林笑了笑,在意見簿上寫下幾個書名,正想擱下鉛筆,又遲疑了一下,添上了《西遊記》三個字。
“您也是西遊記的讀者啊!”小廝眼睛一亮。
“是啊!我有時還會去青石苑聽一聽呢。”王林笑,露出一嘴大白牙。
青石苑的名頭早已是整個秦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開遍了秦國的南北。
王林說自己去青石苑聽書倒也不是說謊,他有時確實會去聽一聽,不過只是手頭很寬裕的時候。
大多數時候他只是聽轉載版,即一些說書先生去青石苑聽書,將之記下來後自己再說,藉此謀取一些利潤。
這是青石苑開業後才衍生出一個職業,在他們那聽書,門票錢很少,有的甚至不需要門票,而是被請到某茶館酒肆去當招攬客人的廣告。
不過相比青石苑來說,轉載版本的時效性必然是差的多了,並且青石苑雖然不禁止外面有人轉載,但也不會大度到容許有人在聽書的時候明目張膽的將說書的內容記載下來,所以這些轉載者的版本,往往會有一些瑕疵。
大多數時候,大家還是更認同青石苑,那裡環境好,說書先生功底好,並且能聽到第一手的小說,一次價格其實也不貴,只是對於王林來說不能經常聽,否則積少成多,門票錢還是很多的。
而作為青石苑的“鎮宅之寶”,《西遊記》的知名度就更不用說了,這咸陽城六十萬百姓,至少有三十萬聽過《西遊記》,十萬是忠實讀者,更不要說秦國的其他地方,以至於六國的其他地方。
讀者群體可以說是相當的雄厚了!
“青石苑的西遊記應該要說到大結局了吧,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實體書出現在書齋。”王林說。
“多半會的。”小廝笑了笑。
王林點點頭,提了提手中的書:“總之期待一下吧,走了。”
“客官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