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從一個木盒中拿出來一套燒製好的陶壺和茶杯。
吳駒接過,又是摸又是看。
形狀倒是簡單,僅僅是照著吳駒給的設計圖做了出來,壺身,壺嘴,壺把,一個不少,但都沒什麼花紋或者裝飾。
吳駒點點頭:“嗯……這應當就是紫砂壺了,來一壺茶我試試。”
“誒。”
老夏應了一聲,拿出一個油紙包:“這正是明前的龍井,正好您也嘗一嘗。”
他為吳駒泡好茶,倒入紫砂壺中。
一番試驗後,吳駒確定了。
這就是紫砂壺。
“泥你這裡可有留存?”吳駒又問。
“有。”老夏點點頭,拿來一個盒子,盒子裝著一塊一塊的土。
吳駒拿出一點搓揉著觀察:“這應該是紫砂泥中的紅泥,看樣子材料你們是找對了,以後就照著這個找,對了,在楚國東海郡的西南,應該會比較容易找到優質的紫砂泥,挑選幾個能吃苦的,信得過的人,趕往楚國尋找。”
“是!”老夏連連點頭。
“抓緊令工匠打造紫砂壺!一套按照一個壺和六個茶杯來算,手裡有多少泥就造多少,不過要設計好樣式,這個樣子太簡陋了,壺身可以加點花紋,刻上一些詩文之類的字,壺嘴和壺把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吳駒又道:“除了紫砂壺,還可以打造一些其他的東西。”
吳駒將後世那些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甚至茶寵的概念通通給老夏說了一遍。
老夏拿來紙筆記了下來。
“這些都可以慢慢搞,記住了,這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就像現在咸陽城有人在收藏燒刀子的酒瓶一樣,茶具這玩意比酒瓶還要金貴,操作的好了,一個紫砂壺的價格賣個幾十貫上百貫完全不是問題。”吳駒說。
老夏點點頭。
他對吳駒的經商手段是沒有半點質疑的。
吳駒說啥他信啥,只要吳駒說搞,那莽就對了。
吳駒抿了一小口茶葉。
不愧是明前龍井啊,喝著好像確實比普通龍井好。
上一次開業主要是結海樓和糧油店比較搶眼,茶莊雖然也受歡迎,但還是比不過前二者。
這次趁著清明到穀雨這段時間,吳駒要好好給茶葉造一次勢。
這玩意可是不輸燒刀子的買賣啊!
茶葉那邊有陳荼,茶具這邊有老夏,那還有什麼呢?
對了,說書!
他果斷對老夏說:“交代你個事,找幾個嘴皮子溜的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