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一十章 回信 (2 / 3)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將一個個漢字銘刻在塊上,然後排列組合成完整的句子、段落,最終蘸上墨水印刷在紙上。

宋代的畢昇用的是膠泥,稱之為泥活字,之後又有木活字、銅活字、錫活字、鐵活字,不過效果最好的乃是鉛製成的活字,發展到現代時使用的是鉛合金。

其實吳駒對一千斤鉛沒啥概念,但他想,兩千年後漢字的數量那可是論萬計算,光是漢朝許慎編纂的《說文解字》裡就收錄了9353個,那戰國時代怎麼也得有個八千吧,常用字怎麼也得有個三千吧。

嗯……這麼看怎麼感覺一千斤還要少了。

算了不管了,反正都打算買一處鉛礦了。

吳駒長出一口氣,回到房間裡,拿起那摞信,擺上筆墨紙硯,開始寫回信。

第一封肯定是給荀子的。

荀子給吳駒寫的信用的是絹帛,吳駒則用了信紙。

“多謝前輩關切,晚輩近來一切安好,實則不發售紙,只因晚輩一直覺得造紙術尚且不成熟,所以一直命人研究,並未正式投入生產,前輩來信後,晚輩思前想後,覺得也到了可以發售的時候,已著手生產,相信前輩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在楚國看到紙。”

“至於萬金難購,純屬訛傳,難以買到僅僅因為產能低,出現在市面的數量少,於是一紙難求,紙由草木製成,造價並不昂貴,是士人甚至百姓黔首都可以承擔的起的價格,晚輩發售之後,也會致力於讓更多士人買得起紙,讓更多百姓讀得起書。”

吳駒寫完,看著自己這番話,滿意的點了點頭。

思索一番後,他又在加了一句話。

“紙張確實是撰文成書的不二之選,晚輩思前輩正在編纂《後詩》,故隨信附贈一些紙張,供前輩使用,以上。”

吳駒遲疑。

他倒是有心在荀子成書後幫他印刷《後詩》,流傳於世,但要不要把印刷術的事順便告訴荀子呢。

吳駒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印刷術的重要程度絲毫不比造紙術要差,這種事情還是不要寫在書信中才好。

如果有機會,他想去楚國蘭陵,親自見一面荀子!

這不僅是因為神交已久,也因為統一儒家的任務。

吳駒在落款處蓋上自己的印章。

搞定一封!

但他旋即看向那一摞厚厚的信紙,不禁苦起了臉,彷彿又想起自己在上林苑寫上林賦,差點把手寫抽筋的時候。

要不把多印刷幾封信寄出去?

吳駒剛起這個心思,就打消了。

他給每個人回信的內容不一樣,雕版印刷術肯定是不能用,活字的話……還是算了吧,雕刻那一個個小鉛塊可不是簡單事,等工匠把吳駒要用的字雕刻好了,怎麼也得是一個月後再回信了。

還是辛苦辛苦手吧。

吳駒嘆了口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