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陽西下,結海樓以及全城的青石茶莊和大秦糧油店皆已打烊了。
三家的領導人坐在吳駒面前。
吳駒掃了一眼面前的三個人,發現他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於是笑道:“心情不錯啊,看來今日是首戰告捷了?”
三人臉上的笑意藏不住,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
“那就都把賬報一下吧。”
吳駒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指著最左邊的人,說道:“陳石復,你先說。”
“是。”
陳石復點點頭。
“今日結海樓共入賬三千六百餘貫,刨除成本,總利潤兩千一百餘貫。”陳石復娓娓道來。
吳駒點點頭,對這個成績還是很滿意的。
“做餐飲,無非是三要素,菜品,服務和環境,環境足夠了,服務你要時刻把關,菜品則繼續努力,該開發的菜接著開發,訓練新廚師的事也不要停,這關乎接下來搞連鎖店的計劃。”吳駒囑咐道。
“是!”陳石復說。
“你的結海樓還是很重要的,炒菜這種做法不難,我相信很快就會有人學會,但有句話說的好,‘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起碼現在結海樓是整個餐飲行業的領航人,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做好品牌力,始終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多謝吳卿栽培,屬下謹記!”陳石復恭敬的說道。
“老夏。”
吳駒看向一箇中年男人,示意他接著發言。
老夏是吳駒選定的青石茶莊的管理者,他以前也是種茶販茶的,後來投入吳駒門下,又被吳駒提拔為茶莊管理者,經歷和陳荼差不多,這倆人還有點交情,現在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並肩作戰,也算是……終成眷屬?
多少有點用詞不當了。
“城內六家青石茶莊共入賬七千二百餘貫,刨除成本,純利潤四千七百餘貫,平均每家入賬一千餘貫,誠意最好的是結海樓對面的那一家。”老夏一邊說,一邊手舞足蹈,難掩其心中的喜悅。
“很好!”吳駒點點頭。
“跟酒肆那邊相比,還有差距!”老夏說。
無論負責青石茶莊的老夏,還是負責製茶的陳荼,皆認為茶是可以和酒並駕齊驅的,因此他們心目中對標的都是無拘酒肆,是現在如日中天的燒刀子酒。
想當初無拘酒肆首日可是直接衝到了萬貫的營業額,如今每日最少也能有個一萬五千貫左右。
在老夏看來,七千貫雖然是不錯的成績,但還不是最好。
有句話說得好,那啥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老夏你這話說的不對。”吳駒擺了擺手:“跟酒肆比,你們是吃虧的,燒刀子酒的單價可比茶葉高多了。”
他旋即給老夏分析起來——
茶的單價註定是比不過酒的,起碼這個時代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