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格更低廉更親民的食鹽出現,對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但對這些鹽商而言不亞於一場暴風雪般的災難。
他們親自去到糧油店,捧起一把精鹽,欲哭無淚。
衣食住行中“食”的一場變革,正在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趨勢進行著!
……
城內的青石茶莊和大秦糧油店已經全部開門了。
訊息從結海樓這邊,以極快的速度口口相傳,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著這件事,得知了能有這麼便宜的鹽吃的老百姓們二話不說,就開始打聽糧油店的位置,向著離自己家最近的糧油店跑過去,擠進人群之中。
老甄就是其中的一個。
他是街坊鄰居口中得知秦鹽的訊息的。
剛開始時,他其實最開始是拒絕相信這個訊息的,想想都知道不可能的嘛!
鹽那東西哪個不是幾十貫幾十貫的賣,乃是她們平民老百姓能吃得起的!
但後來聽到吳駒和大王的名義時,老甄猶豫了。
大王賢德仁義,待民寬厚。
吳駒懸壺濟世,造福百姓。
對這兩個人,老甄一直是佩服不已的,不僅是他,很多老百姓都一樣。
尤其是吳駒,當初瘟疫肆虐時,老甄的兒子不幸感染上了疫病,危急時刻,是吳駒開發出藥物治癒了他的兒子,從此老甄一直視吳駒為他們家的救命恩人。
思來想去,百般猶豫之後,老甄還是忍住了心中的衝動。
倒不是他思想不夠堅定,而是畢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他怕有人誆騙他。
直到官府的一紙公文張貼到了街頭巷尾的佈告欄上,老甄才終於相信了。
公文上寫的正是秦鹽的事,表明了秦鹽的訊息一切屬實,這種鹽是從礦鹽中提煉的,所以價格很低,售價五十文一斤,平民老百姓也能吃得起,便宜歸便宜,對人體卻是無毒無害的,乃是吳駒經過研究後得出的產品,名曰精鹽,由於和國家合作,所以產品名為秦鹽。
同時,公文上也提了一嘴大秦糧油裡的其他產品也都是無毒無害的。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官方站出來背書了!
老甄這還有什麼不信的,連忙打聽了離家最近的大秦糧油店,得知每一個街坊都有一個後大喜過望,連忙跑去。
到了那裡,見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店前擠得水洩不通。
這能難得倒老甄?
他也擠了進去,費勁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賣鹽的貨架前,只見一個小廝站在貨架旁,他往貨架上放幾包,就被拿走幾包,供貨的速度比不上賣貨的速度。
很快,老甄搶到了一包,他來到收銀臺前結了賬。
出了店門,他開啟鹽袋,用食指小心翼翼的蘸了一點嚐了嚐。
這鹹味,他不知道多久沒有嚐到過了。
老甄忍不住熱淚盈眶。
終於啊,咱老百姓也能吃的上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