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旋即說道:“李斯,寡人問你,你確定願意在秦國為官嗎?”
李斯大喜,這是他透過子楚的考校了!
“求之不得!”李斯作揖。
“好!”子楚點點頭:“你想要到哪裡大展拳腳?”
“聽從大王安排!”李斯說。
子楚又看向吳駒,想要徵求對方的意見。
對此,吳駒早已做好了打算:“荀子是儒家宗師,但他對‘法’的理解,可以說絕大多數名副其實的法家學者都遠不及他,他的這兩個弟子同樣對法多有研究,頗有造詣,我認為,他可以去到廷尉大人手下。”
韓非和李斯,此二人同出儒門,同承荀子一脈,同是這個時代學術最深入,成就最高的兩個法家人物。
當然,將李斯安排到廷尉那裡去,和吳駒的謀劃有關。
想當初,對法家和兵家的統一問題,吳駒悟出一條規律,就是百家學派是可以消失和增加的。
於是乎,統一七國不僅是秦國和歷代秦王的宏願,也成了吳駒繞不開的一條路。
徹底滅亡百家學派,吳駒做不到,就連後來那位始皇帝焚書坑儒,打壓百家,做的那麼決絕,也沒做到,最終還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徹底結束了百家的時代。
吳駒不會這麼做。
吳駒的計劃是“七去其六”。
滅了六國,天下的版圖合成一份,他要統一的法家和兵家,也就只剩下秦國的法家和兵家了。
李斯。
便是吳駒打入秦國法家的一顆釘子。
他暫時起不到什麼大作用,他的根基尚淺,仕途才剛剛開始。
吳駒會給足他時間,讓他生根發芽,讓他在關鍵時候發揮出作用來。
聽到吳駒的建議,子楚點了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
廷尉,九卿之一,掌刑辟。
廷尉府這個部門的主要職務是修訂律法,掌管詔獄,並且統轄著全國的監獄,京畿地區和其他地區若出現重大疑難案件也會交由廷尉府審理,也會派出官員前往地方協助調查和審理。
不難看出,這簡直就是為法家量身訂作的一個部門。
事實也的確如此,秦國的法家幾乎全部盤踞在這個部門裡。
李斯初來乍到,當然不可能直接成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況且這位置有人坐了。
但子楚也給足了這個可用之才面子。
廷尉府的高層主要是六人。
除了廷尉之外,還有廷尉正,可以理解為副職,還有左監和右監,同樣是廷尉的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