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大王!”吳駒拱手作揖。
子楚見吳駒進來,笑了笑:“今天怎麼想起來拜見寡人了?有事?”
“這話說的,沒事就不能來看看您?”吳駒笑問。
“得了吧,你就是個無事不登咸陽宮的人。”子楚放下毛筆。
“還是瞞不過您吶!您訂購的鏡子已經全部製作好了,我特意來給您送來。”吳駒笑道。
沒錯,那另外兩個馬車裡裝的就是子楚為自己和後宮各大宮訂購的鏡子,正好帶李斯進宮,他就順道把這事辦了
“是嘛!”
子楚霍然來了興致,桌案前站起來:“可算是到了,這擺的地方寡人都早已備好了!”
說著,他指了指殿中桌案旁邊靠牆的一處空地。
吳駒一愣,如果他記得沒錯的話,那裡本來擺的是一件子楚同樣很喜歡的錯金銅器,沒想到給玻璃鏡讓位了。
看來子楚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的意願非常的強烈啊!
“搬進來,給寡人瞧瞧。”子楚對殿中侍者說道。
“是。”侍者點點頭,招呼了幾個人出宮去,不一會分別將全身鏡、梳妝鏡和隨身鏡分別拿了一面過來。
子楚挨個驗了一遍貨,非常滿意。
“不錯不錯。”
他命侍者將幾面鏡子放到相應的地方,旋即命人接收其他的鏡子,送到各大宮去,又讓人取錢給吳駒結尾款。
“大王,實不相瞞,我今日入宮來還有一事。”吳駒開始說起正事。
“果真如此,說吧。”子楚笑道。
“乃是為大王引薦一位人才。”吳駒說。
“哦?”
子楚瞬間將目光從鏡子上移開,他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可謂是求賢若渴!
“能被你稱為人才,此人不簡單啊!”子楚眼睛一亮。
“確實不簡單。”
“乃是何人?”
“李斯。”吳駒說。
“李斯……”子楚皺著眉想了想,並未聽說過這個名字。
這很正常,李斯早年間都在跟隨荀子研究學術,其名聲在儒家內部還不錯,但放到七國而言就不夠看了,子楚日理萬機,沒聽說過再正常不過。
“此人乃是荀子門生,韓非的師兄。”吳駒說。
“嗯?!”子楚大為振奮,李斯他不知道,但荀子和韓非他可就知道了。
荀子不用說,當世大家,儒家宗師,三次出任稷下學宮祭酒,荀子離開稷下學宮時,秦國也曾向其丟擲橄欖枝,可惜被楚國的那位春申君搶先一步了,如今在楚國蘭陵出任縣令。
至於韓非,子楚在岐山的時候見過這個年輕人,也曾與其把酒言歡,一起議論過一些政事,自己虛心求教的一些治國的問題,對方總能一語道破,讓子楚如醍醐灌頂一般。
他對韓非也頗為眼熱,只可惜對方是韓國公子,一心匡扶韓室,終究和他這個秦王不是一路人。
荀子拉攏不到,韓非也接觸不了,眼下前者的徒弟,後者的師兄竟然自己送上門來了?!
“詳細說說,怎麼回事?”子楚連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