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錚看來,通常情況下,一個影視角色或形象的構建,是透過樣貌,性格,以及故事的發展等各方面共同達成的。
其中,演技和劇本構建可以將一個角色變得完整,可以適當的彌補長相的不足,可以讓故事變得好看,讓戲裡有戲。
但是,這首先是一個看臉的世界,作為一個好的扮演者,一個好的經典人物形象的扮演者,首先你得長得“像”。
說到這裡,鄧錚就不得不感慨,“腦補”真是一件最無解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覺得鏡子中的自己要比照片中的自己好看多了,實際上這就是因為腦補。科學家研究認為:人們照鏡子時,除了物理成像跟現實左右相反外,大腦還會自動進行去蕪存菁的腦補,所以照鏡子的時候並不是真實長相,大概比真實長相好看30%。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照相時感覺不像自己的原因。
照鏡子已經如此,何況是更抽象的文字?!
正常人在的時候,會根據作者的描述,故事中人物的行為、語言等等方面不自覺的腦補出某一個角色的大致形象。
演員的演技固然可以在整部劇作中彌補長相的差距,但如果長得跟你腦補出來的形象不符合的話,我們就會覺得哪裡怪怪的。相反,如果這個演員長的和我們腦補出來的角色形象比較一致,你就會覺得“那個某某某的角色就應該長這個樣子啊”。
這個,就是我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刻板印象對角色的影響。
就比如說,鄧錚前世最喜歡的紫霞仙子,朱茵演的紫霞仙子太到位了。因為什麼呢?朱茵面板略微有點黑,面板偏黑一點的人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南方,熱情”,加上朱茵的眼睛屬於那種罕見的“會笑會說話的眼睛”,就給人一種活潑,靈動,自由的感覺。紫霞仙子恰好都是這種感覺的。這就是長相的重要性。
相反的,她演的沈璧君就特別奇怪的。
如之前的描述,一個面板偏黑黃色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那種很能在外面瘋的丫頭,應該是動若脫兔的,而不是靜若處子的坐在那邊,黑著臉低沉著聲音扮演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名門閨秀、武林第一美女。
當然,這裡這個“臉”,不是真的“臉”,是形象外貌氣質的綜合呈現。
而小龍女的關鍵詞:絕色無雙;不食人間煙火;冰冷;單純;有自己完善的獨特的個性和三觀;不管書裡各階段實際年齡如何,長期保持17、18歲狀態……
這幾個詞單獨拿出來都好說。絕色,找個漂亮的就算說得過去。不食人間煙火,找個帶點仙氣兒的唄。冰冷,女王範兒冰山範兒都可以。單純,找個嫩嫩的萌萌的。
萬年18歲……反正拍戲時跨度多少年也是仨倆月就拍完,沒啥區別。
但放一塊兒就難了。你得找一個看起來十八歲的絕色美女,她不食人間煙火,是個冰山美人,很有自己主意人格獨立健全,但同時還得單純到不可理喻。
這樣的人,其實是與“人”這個詞相矛盾的,是不可能存在的。
現實中的女演員們終歸都經歷過人世間的各種感情,所以很難掩飾掉表情和心理活動,以至於大多人為了假裝沒有表情而擺出一副面癱的表情。這是沒辦法的。
前世裡,《神鵰》就拍了不少版本,有氣質成熟的陳玉蓮,陳長相清秀文弱,其出成出塵的氣質,不俗的演技把小龍女演繹的倒也十分形象,可惜演員本身可能太注重“姑姑”的身份,沒能把小龍女之嬌羞之情把握的很好,加上雖然陳也算美女,但終歸是缺少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的驚豔。雖經典,也算是一大憾事。
還有嫵媚漂亮的潘迎紫。和陳的經典版本雖然只相差一年,但卻少有人提及,論長相,當時的潘,算是小龍女中最漂亮的,嫵媚,養眼,讓人眼前一亮。當潘上完妝,帶上飾物,一襲白袍加身,真可說是入畫的標誌,可惜那後宮娘娘般累贅複雜的頭飾直接減掉九十分,讓人崩潰無語。可惜可惜。
新加坡一姐范文芳的版本也有可取之處。形象氣質演技都算是上乘,尤其是高挑身材加分不少,小龍女的深情演得極其出彩,但可惜還是半毀於造型化妝師,而且哭的有點太多。
至於吳倩蓮版,鄧錚猜測,製作方選中吳倩蓮就是因為其天生清冷的氣質,清冷是清冷了,但一身黑衣絕類黑寡婦是什麼鬼?
再一看那邊哼著心太軟,走過來的楊過,簡直特麼想打人!
除了以上版本,大家公認經典的有李若彤和劉亦菲。
摸著良心講,鄧錚第一次看見電視中,李若彤飾演的小龍女從天而降,小心臟砰砰的,就發覺好美,好冷豔,驚為天人,以至於覺得李以後的角色和造型沒有一個能逾越小龍女的。
李的樣貌氣質俱佳,確實有些冷若冰霜,超塵脫俗的感覺,把原著精髓演的算是出色,純的幾乎沒有上妝,但是,或許正因為太過絕豔,臉部輪廓的立體感太強的緣故,李的小龍女,看起來不太像從未經歷過紅塵的18歲,而感覺像是經歷過一些挫折和滄桑後才通透澹然的26、27歲。
並不是說這種感覺不美,相反的,有那種淡淡的說不出的成熟感,加上她的冷豔和超塵脫俗,絕對算得上當世無雙的美女之一。可問題是,她和小龍女這個角色就有了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