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八百敲出上面那些,鄧錚隨後總結道:
“我還是那個觀點,讀不宜過度解讀。就像這句話,單獨拎出來,好像挺唬人挺有歧義的,還帶著某種狹隘自私愚昧懦弱的兩性觀,但是要擱在具體情境裡,由殷素素這樣一個身份獨特性格獨特的具體人物說出,其實還是比較正常的。”
“理是這個理,但真不是金梁先生您自己生活上的一些……嗯,感悟想法,藉著殷素素的口說出?”
“對哦,大大年少多金,又帥得一逼,卻基本沒緋聞,難道一直以來行走江湖就是秉持這個原則?”
“其實真要是大金梁您的心裡話也就好了,離娛樂圈那些亂七八糟的心機女明星遠些,偶們心裡也放心。”
互動良好、氣氛熱烈的壞處就在這裡,一下子距離感沒了,大家看他挺逗的,也沒什麼架子,說話也就隨便了起來。
鄧錚敲了個冷汗狂流的表情,回道:“大家想多了。真不是。真沒有。”
“也對。看大大您寫的書,感覺丘壑萬千、智計百出,您不騙漂亮姑娘就夠慈悲為懷了,尋常姑娘哪裡騙得了您?”
“正解。金大這樣的風流才子,一定騙過不少漂亮女孩子吧?”
這下子,鄧錚是真的流汗了。
他不知道的是,某演出後臺休息室裡,林小璐跟姜妃倆人正腦袋挨著腦袋,望著電腦螢幕,吃吃偷樂。
書友們的問題涉獵很廣,不僅限於《倚天》,對前面的《射鵰》《神鵰》也有很多探討。
這些探討,對早已爛熟於胸的鄧錚完全不是問題,他妙語如珠,觀點新奇有趣,掀起連番高潮,不一會兒,線上人數已經突破了40萬!
喝水休息時,突然留意到了一條新彈出的訊息:
“讀到新連載章節,有個冒昧的問題,梗在心裡,不吐不快。
縱觀“射鵰三部曲”,郭靖、楊過的形象都特別清晰,但這個張無忌的性格形象卻有些模糊。
按說也出來好幾章了,不能歸結為戲份不夠。當初郭靖、楊過可是一出現,幾句話幾件事下來,形象就徹底豎立起來的,絕不相信先生功力退化。
舉個例子,有道是學壞容易學好難,張無忌他在冰火島那些年,肯定受謝遜和殷素素的教誨影響遠大於張翠山,他本人從種種小事來看也是非常聰明有想法的,但是某些時候,性情又很捉摸不定,有些莫名其妙,比如他爹張翠山自殺身死後,母親殷素素讓他“你別心急報仇,要慢慢的等著,只是一個也別放過”,他居然叫到:“媽!我不要報仇,我要爹爹活轉來。”
感覺有些善良幼稚的過頭啊有木有?!
郭靖那麼老實的孩子也還時時記著報父仇呢!殷素素的兒子,金毛獅王謝遜的義子,二人手把手教出來的,難道比郭靖還要愣頭愣腦沒血性?!
我在想,是大大寫的過程中對於人設曾有過遲疑修改,還是說,其實張無忌是貌似善良,實則工於心計、隱忍不發?”
這個訊息是新彈出來的,並不是破萬關注自動浮現的必答問題,但是鄧錚卻看得心裡一驚,差點被水嗆到。
才連載到第11章而已,就能讀出來這個!這人讀書實在是細緻!不簡單啊!
因為事實的真相就是,在《倚天》最初的報紙連載版中,張無忌一開始就是個一心報仇,頗多心機,十分狡猾的人!只不過後來金庸先生又把他給改成了現在這樣!
鄧錚初讀《倚天》是小學,那時候讀的是三聯版,後來大學時有了手機,開始重溫,陰差陽錯之下,看到是報紙連載版。結果差點一口老血飈出三尺遠,半夜心絞痛入院!
連載版中,張無忌非常聰明,能自己猜出謝遜的眼睛是殷素素打瞎的。後來三聯版中,金庸先生為體現他笨,把這段刪了。
還有,冰火島上,謝遜說空見當初來化解仇怨的時候,他主動用掌打自己天靈蓋,然後小無忌馬上叫道:“妙計,妙計”。當時張翠山和素素都沒反應過來,可見張無忌的聰明。當然,三聯版中,這一段也移花接木給了殷素素。
因為聰明,張無忌學武的悟性也超高,傳授少林九陽功的時候,他一遍就記住了,絲毫不錯。後來金庸把這一段也刪了。
至於之後的一遍學會太極拳太極劍都將之歸於“內力大成,觸類旁通”。
不僅如此,周圍人對無忌的看法也和三聯版不同。連載版中,張三丰就曾經大吃一驚,心裡想:“萬想不到他小小年紀,竟是如此工於心計。”
隨後,張三丰還一臉嚴肅的教育了無忌很久:
——“大丈夫行事該當光明磊落,你親口答應過三位神僧,決計不傳旁人,那便須得信守到底。你就算要死,也不能故弄狡獪。”這幾句話說得正氣凜然。無忌呆了一呆,點頭受教。他自幼在父母及義父三人薰陶下長大,殷素素和謝遜都算不得是正人君子,那是不必說了,便是張翠山,也是個風流倜儻的人物,在那荒島之上,也不跟兒子講論什麼仁義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