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鄭少秋版“楚留香”轟動臺北。
82年8月,鄭以港劇《楚留香》中的古裝扮相赴臺參加宣傳演出,引起全臺轟動,中視播完轉到華視,甚至連立法院都在談論楚留香,幾天時間,更是入賬近八百萬。
人人都在談“楚留香”,指點“楚留香”,但是沒有人想起來古龍,也沒人問起過古龍的意見,大家竟忘了“楚留香”是古龍筆下的人物,是他創造的,而以為鄭少秋生來就是“楚留香”。
當時的情況對古龍刺激之大,用這篇訪談記裡的一句旁白來說:“……在我們這個社會里,彷彿任何人都可以決定楚留香的命運,除了古龍”。
以當時古龍在臺聲威之隆,又是性情中人,他要是訪談間沒一股明顯不爽意味,相信做序訪談的這位林先生,絕對不敢寫進去。
在這種情況下,82年8月受刺激,82年9月17日就開始連載《午夜蘭花》,直接先“寫死”楚留香,搞個大新聞,宣告主權,然後再慢慢續,也就很正常了。
所以,楚留香整個系列,擬寫十一部,實寫八部,如假包換。
至於傳說中那已完成大綱的第九部《死狐》,則一直僅存於“傳說”中,不值一提……
以上種種,鄧錚在腦海中略略沉思梳理了一下,果斷回道:“看情況了,要是大家比較支援,喜歡看,那寫它個七八部,也是可以的。”
這句話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等他餐廳吃完飯回到電腦前,準備開始更新《長生劍》時,《血海飄香》已經悍然佔據打賞總榜第一!
書評區下,萬里山河一片紅!
……
“假如世上真的只有七個人能闖過這十三道埋伏,是哪七個人呢?”
“其中至少有一個人是絕無疑問的,無論你怎麼算,他都必定是這七個人其中之一。”
“這人是誰?”
“白玉京!”
這是《長生劍》第一章“風雲客棧”結尾的一段話,不知是誰說的,也不知在說誰,總之,接在青龍會貨物被盜劇情之後,惹人遐想無限。
而緊跟著,第二章名字就叫“天上白玉京”。
然而,這正文第一句話,卻是“白玉京並不在天上,在馬上”。
這個叫白玉京的人,騎在馬上,馬鞍是舊的,他穿的靴子也是舊的,劍鞘也是舊的,但他的衣服卻是新的,而且是嶄新的,用古龍的話來說,是因為:
“舊馬鞍坐著舒服,舊靴子穿著舒服,舊劍鞘絕不會損傷他的劍鋒,新衣服也總是令他覺得精神抖擻,活力充沛。”
徹頭徹尾一落拓不羈瀟灑浪蕩的浪子形象。
劍鞘輕敲馬鞍,春風徐吹吾面,白玉京心中極為愉悅,但更讓他愉悅的是前面馬車裡的一雙眼睛。
小鎮客棧裡第一次相遇,她的笑容裡充滿羞澀和歉意,臉紅的就像是雨天的晚霞,他就開始期待第二次撞見。
飯館裡第二次看見,他酒剛喝到第三杯,而她垂下頭,嫣然一笑。這次,他也笑了。
然後就有了第三次,纏綿春雨中,打溼春衫的他,受邀進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