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437章 如日中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7章 如日中天 (2 / 2)

加上朱樹人自己也以身作則了,他在過完八十大壽後就徹底閉關,完全不問政事,連日常顧問型的彙報都不聽取。

這個榜樣效果也讓朱和坦非常尊敬,最後定下了“皇帝年滿七十歲必須由太子監國協理朝政,年滿八十歲必須遜位當太上皇”的鐵律。

很顯然,朱和坦這樣做,倒是跟平行時空乾隆覺得“在位時間不該超過聖祖”頗為相似,爺爺朱樹人八十歲徹底交權,他也必須徹底交權。

但這也算是歪打正著、為後來大明躲過了“很多雄主因為晚年腦子不清楚,幾年的危害比前期幾十年的精明英武積攢都大”的問題,算是澤及萬世了。

……

他這樣一位知進退,能放權的英武皇帝手中,朱和坦在位這些年裡,顯然帶來了大明進一步的殖民擴張,並且把工業歌命給完成了。

畢竟他父皇駕崩前三年,羅伯特.胡克已經造出完全體的瓦特蒸汽機了,而且還分別點了“偏節水型”和“偏節煤型”兩條技術路線,牛頓也搞出了萊頓瓶和避雷針、用雷劈量產永磁鐵。

這麼多前置科研成果,簡直太容易誘導後續學者研發怎麼把蒸汽機搬上車頭或者海船了。

歷史上,從瓦特到把蒸汽機搬上海船,造出第一條實驗性蒸汽船,花了20年。從造出第一部蒸汽機火車頭,花了27年。

而如今在大明,因為傾向性的誘導磨合,朝廷研發基金的資助促進,能為科學家大大縮短找錢找投資找實驗室的浪費時間。

所以這些活兒,其實十幾年之內都能完成。

朱和坦登基後的最初十年,他爺爺當時都還在世呢,大明就把第一臺蒸汽船和蒸汽機車頭的原型試驗機造出來了。

當然了,歷史上從原型機誕生,到最後實際推廣應用,還會有二三十年。這是因為最初的蒸汽船,效能實在太爛,原始蒸汽船還比不上巔峰飛剪帆船。同理初期蒸汽機車頭也比不上馬車快。

這很正常,任何新一代技術出現後,其原始嬰兒狀態的型號,都是不如舊時代技術的巔峰作的。

就好比後世二戰時,還有人說P51野馬這種活塞戰鬥機的巔峰,能夠在格鬥對戰中打贏德國人的噴氣式戰鬥機開山作ME262。

所以蒸汽船和蒸汽機車效能發展到能追平帆船和馬車,那都是協和二十幾年到三十年的事兒了。

但不管怎麼說,朱和坦算是命好,他在位的時間,徹底趕上了工業歌命的起飛期。

那酸爽,可以比擬西方原本歷史上、英國人的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的任期,可是恰好趕在了英國人從第一次工業歌命全速飛漲期,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半段,她十八歲登基,壽至八十二歲,一共在位六十四年。

如今朱和坦是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六年,一直到九十歲,而且科技和工業的騰飛也更加集中更加輝煌。

巨大的生產力爆炸,讓大明的總人口,從朱和坦登基時的一億六七千萬,在六十六年內翻了兩番之多,堪稱恐怖。

到協和末年,大明的人口達到了恐怖的六億五千萬,好在工業吸納人口都達到了兩億五千萬以上,把農民籍人口控制在四億以內,才沒導致跟歷史同期的清朝那樣、因為耕地太少而出亂子。

朱和坦在位期間,唯一對外用兵,就是徹底滅了陽奉陰違的越南阮朝——主要是越南人不識趣,居然一直對內自用年號,這就形同謀反了。

在古代華夏的朝貢體系中,周邊國家稱王那是沒問題的,但是不能自用年號。用了年號那就是不認中原正朔,要以謀反爭正朔滅掉。

越南人其實早在黎朝的時候就有自立年號,阮朝初建的時候,倒是忍了一段,但可能是越南人素來以“小中華”、“南宋滅亡後中華正統的持續繼承者”自居,非要堅持自己是正統,那就沒得說了,這個矛盾比扶桑人還不可調和,只能徹底滅之。

所以湄公河三角洲等東南亞肥沃田園,也就直接拿來吧你,這個時代也沒什麼寮國柬埔寨,就統統把那些被越南征服的地方二次轉征服拿了。

而東南亞的東緬甸後來也沒扛住,跟暹羅發生了火併,後來被明軍滅了吞了,只剩下若開山區的西緬甸和曼谷盆地周邊的暹羅還存在,都是對大明稱臣的屬國,絕對不敢再犯自用年號的罪過。

越南徹底覆滅後,東南亞其他地方其實不用用兵。

婆羅洲的蘭芳國直接就是福建和潮汕遺民逃避明清之際戰亂才出海建國的。等大明強大了,這些漢人國家直接投了。

汶萊倒是文明古國,也沒什麼錯,那就留下,讓他們在婆羅洲島上再找點山區存在下去,每年進貢就好。

畢竟大明也不是什麼惡魔嘛,對於一貫很慫很恭敬地屬國,也不會無緣無故非要滅掉吞併的。

在後世富含巨港油田的蘇門答臘地區,當時倒是還有荷蘭殖民者和福建海盜遺民各自建立的小城邦,大明既然需要開通東西方航路,也就把蘇門答臘和馬六甲直接笑納了。

再有多出來的農民沒田分,需要對外殖民,那就往澳洲扔,

最後在朱和坦那六十六年在位期間裡,光澳洲就塞了一千多萬失地又不肯打工的農民,朝廷就給他們出一張船票。紐西蘭也塞了兩百來萬。

其他一些太平洋無主之地,也都以民間自發自願的原則,以商業行為的模式自行開發了不少。

甚至還有去到大洋彼岸墨西哥以北的後世加州、俄勒岡、西雅圖等美洲西海岸地區,拓荒淘金的窮人,這些也都是民間商業行為,跟大明朝廷的決策無關。

好在大明因為工業化程序的壓力,和科教的進步,百姓掃盲完成得不錯,女人也多少識點字會算加減乘除了。

朱和坦那六十六年裡,大明的教育和國民素質飛躍,更是完全不在工業歌命的進步速度之下。城市化工業化和女人識字上來後,也就不會人口增長得那麼快了,不用擔心東亞大陸上有六億人後,會繼續膨脹自爆。偶爾多出來一點,那就自發往外鼓勵移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