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已簽約,這本加速完本,今天三更一萬三字數了)
大明自小康十六年的連續天災後,把精力投注於休養生息、恢復民生、整頓交通基建、發展科技文教等“苦練內功”的事情上。
這一姿態,給了噶爾丹一個錯覺:那就是大明五年前對他的警告,似乎只是一個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嘴炮。大明實際上完全自顧不暇,根本不敢對準噶爾部動真格。
於是乎,從小康十六年到小康二十年,準噶爾部那邊也不會閒著,噶爾丹這種雄主,當然充分利用了大明給他的視窗期,飛速擴張,無比跋扈,甚至比歷史同期擴張得還要迅猛——
這其實也不奇怪,因為歷史上噶爾丹面對的是康熙。而康熙雖然實力不行,但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如這個時空的大明皇帝那麼關心百姓死活,同時康熙又比較頭鐵,哪怕沒法實質性擊敗對方,但也會不惜代價先象徵性反擊幾下。
所以,歷史上這五年裡,噶爾丹想徹底征服青藏,其實是遭到了清軍的牽制的,雖然清軍沒能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戰果,自身消耗也很大,完全談不上勝利,但不管怎麼說也拖住了敵人後腿。
歷史上的清軍這麼拼,一個額外的重要原因也在於青藏地區對於清朝的統治,有額外的特殊意義,清朝時是鼓吹蒙古人信西藏的黃教的。
而同為蒙古分支的準噶爾人,如果控制了青藏,控制了信仰的話語權,滿清皇帝會擔心蒙古部族被準噶爾人拉攏過去,人心不穩,所以不得不立刻應戰。
相比之下,大明對青藏的羈縻,就不存在信仰上的考量了,那畢竟是從元朝開始就叫做“烏斯藏”的蠻夷之地,幾個羈縻稱臣的小弟暫時被人揍了,對大明的優先順序還沒那麼高。
於是乎,過去這五年裡,第一年當中,噶爾丹就趁著大明不管,把鄂齊爾圖汗殺了,吞了青海一半的土地。
此後兩年,到1680年,他已經把青海剩下那些邊邊角角,和西藏的主要勢力,統統滅了,甚至還一度佔領了拉薩。
1681年開始,徹底解決了南方勢力,被喜馬拉雅山阻擋後,噶爾丹又揮師北返,發起新的西征。在兩年的時間內,攻下了撒馬爾罕、塔什干、布哈拉、瓦罕……
征服了相當於後世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全境。加上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的東半部國土,外加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一帶。
後世中亞五國的那五個斯坦,只有最西邊的土庫曼沒有被噶爾丹染指,其他兩個被全佔,兩個被佔一半。噶爾丹的勢力,也達到了他歷史的巔峰。
(注:這些成就都是噶爾丹正史上原本就達到過的,並沒有給他開掛。只不過歷史上有清軍在青海的駐軍牽制,他沒有實現得那麼快)
實現了這一切之後,噶爾丹已經坐擁了六百多萬韃靼、蒙古諸部人丁,還是不算老弱的那種,只算成年男女。加上被他征服的中亞各國和青藏地區,總人口逼近了兩千萬之多。
所以,千萬別小看噶爾丹,他絕對是一個當時亞洲地區數得上號的強權。如果大明沒有進攻扶桑的話,那麼如今全東亞除了大明以外,也就扶桑國的人口能比噶爾丹多。
(注:歷史上扶桑這一時期超過兩千五百萬人,但現在被大明打趴還割了九州,已經不足兩千萬了,因此低於噶爾丹列東亞第三)
歷史上,康熙所謂的三徵噶爾丹,其實也沒有徹底打敗對方,雙方撕扯了二十年,最後是噶爾丹被人暗殺中毒身亡(也有說縱慾過度馬上風而亡),噶爾丹的侄兒把他的屍體送給康熙,名義上臣服,被打怕了的康熙就忙不迭認了對方繼承準噶爾大汗之位,算是找回了面子。
但實際上準噶爾部此後跟清朝綿延交戰了累計八十年之久,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平準噶爾、平大小和卓之亂,才算是徹底解決了準噶爾汗國的威脅,佔領了疆地。
一個能跟號稱“康乾盛世”時期的清國纏鬥八十年,從康熙二十年打到乾隆二十四年的存在,能是易於之輩麼?
眼下全盛狀態的噶爾丹,甚至比歷史同期的全盛還要略微強一丁點,因為他在統一中亞諸國和青藏的過程中沒有遭到大明的牽制和消耗,幾乎是平推下來的。
他的六百多萬蒙古、韃靼諸部人丁,可以精選出三十多萬精銳蒙古騎兵。
其中還有五萬人的最新式羅剎火槍兵,還有駱駝炮兵,和扛著板箱裝甲的駱駝火器陣。
如果把其他被他征服的上千萬非蒙古人口僕從軍也算上,那他還能徵發出更多的軍隊——只不過,噶爾丹倒是沒想過用這些異族打仗就是了。
他也很清楚,這些異族被他用血腥的武力征服,最多也不過七八年,最短的才剛剛征服一兩年,肯定是畏威而不懷德,有多少人都巴不得他垮臺呢。
這一千一兩百萬人口,如果也按照蒙古軍隊的徵發比例,徵出七十萬大軍絕對是沒問題的。但這七十萬人送上戰場,估計會出現牧野之戰奴隸倒戈的局面。
所以,嚴格來說,噶爾丹可以號稱“百萬之眾”,然後實打實拿出三十多萬蒙古鐵騎,五萬火槍鐵騎。
這樣膨脹的武力,終於讓他對據說也很強大的大明,失去了畏懼之心。
而明蒙戰爭的導火索,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點燃了。
……
戰爭的導火索,最終發生於小康二十一年、1683的秋天。
起因則是對西南兩個方向都徹底完成了征服後的噶爾丹,因為北方是他的羅剎國盟友,沒法擴張,便終於把眼光盯向了東方。
盯向了河套以北的漠南蒙古中部地區,也就是後世的包頭、呼和浩特一帶。
在那裡,住著從血統上來說,跟噶爾丹一樣同屬衛拉特韃靼的喀爾喀蒙古。
但是,眾所周知,喀爾喀蒙古早在將近三十年前,滿清滅亡後沒幾年,就隨著喀察哈爾蒙古、科爾沁蒙古一起,內附歸順了大明,做了大明的臣屬。
所以,噶爾丹如果敢把主意打到吞併喀爾喀蒙古的份上,那妥妥的就是主動跟大明開戰了。
但是,在噶爾丹的內心,作為一個十幾年內縱橫天下的雄主,他又實在不能忍受同為衛拉特韃靼一部分的喀爾喀人,居然選擇給大明當狗!
這些人難道沒有作為成吉思汗子孫黃金家族的尊嚴的嘛?大家都是衛拉特韃靼,明明跟他噶爾丹同文同種,卻去投靠不同文不同種的明國,這種行徑不是“蒙奸”又是什麼?
於是,噶爾丹在這一年秋天,秋草豐盛馬匹肥壯之際,原本倒也沒想好,到底要不要和大明徹底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