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426章 未曾設想的突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6章 未曾設想的突破 (1 / 3)

得到了侍從的通傳後,朱樹人很快就晃悠到了江寧鎮上的大明科學院機械研究所。兩地相距原本就不遠,晚飯之前的點就信步逛到了。

而機械研究所裡,幾個院士級別的學術大牛,和另外好幾個研究員,早已得到了通傳,正在恭候攝政王的視察呢。

朱樹人一進門,就看到了如今掛名研究所副所長的英國學者羅伯特.胡克(正職所長必須是大明國籍的漢人,副所長可以有好幾個,胡克並不是唯一副所長),還有一個荷蘭籍研究員安東尼.列文虎克,外加一些名不見經傳,連朱樹人也不認識的大眾臉。

毫無疑問,胡克和列文虎克,都是八年半前、從歐羅巴返航的大明商船隊,趁著倫敦大瘟疫那次,從英、荷等國帶回來的。

可見朱樹人當初對巴羅教授和牛頓等人的禮遇,並沒有白費。那些鏨金琺琅掐絲的瓷器茶葉罐,和極品凍頂烏龍,還有蘇繡,也沒白送。

都是因為那次倫敦大瘟疫時賣藥的雪中送炭,和後續展現的求賢若渴高風亮節,讓一大批歐洲年輕學者和能工巧匠,看到了來東方淘金的潛力,被大明收入囊中。

這位羅伯特.胡克,當年在牛津大學當助教,那年34歲,不過他並沒有牛津大學的學歷。

因為他是典型的學徒制能工巧匠出身,早年混同業公會的,比較擅長動手研究機械,但數學和物理的理論功底並不紮實。

只是因為他做望遠鏡、做鐘錶的精度比較高,做其他化學實驗儀器手藝也很精湛,所以當時被牛津大學化學領域的泰斗科學家波義爾拉來當助教。

波義爾本人經常負責動腦子想需求、然後讓胡克幫他把實驗器材設計製造出來,倆人一個動腦一個動手,一個出思路一個負責落地,配合得不錯。

後來倫敦大瘟疫期間、大明商船隊去賣藥,不是連上了劍橋巴羅教授那條線麼,但巴羅是數學家,不懂化學和藥學,當時為了驗證大明買的消毒劑和滅鼠藥的藥效和化學原理,就去牛津找了波義爾,大明使者王夫之還給波義爾送了重禮。

結果,因為波義爾本人已經是牛津大學的泰斗級人物,挖不動。最後事情辦妥,卻把他那個還沒什麼學界地位的三十來歲低學歷助教挖來了。

胡克被挖到大明後,這幾年也算是理論實踐兩開花。在大明的經費資助下,他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實驗,於是比歷史同期還早了幾年提出了“胡克定律”——

在原本的歷史上,胡克定律應該是1678年才被胡克提出的,也就是初中物理課本上那個“彈性形變材料中,應力(彈性勢能/彈力)於應變數(彈性形變)成線性關係(正比)”的定律。

而如今,胡克提前了四年,在1674年就提出了這一定律。後來還因此幫助大明這邊提前造出了標準化彈簧,還提出了鐘錶彈性擒縱機構的新設計理念。

在胡克提出胡克定律及其初步機械應用的時候,朱樹人還破例從內務府的皇室財產裡,個人撥出了兩萬兩白銀,獎勵給胡克。

那是三年前的事兒,當時胡克拿到這筆銀子,就感激涕零,覺得在倫敦的機械同業公會或者牛津助教的位置上幹一輩子,怕是都得不到那麼多錢。

於是從那之後,他搞研究和鼓搗機械就更賣力了。在鼓搗各種更高精度的光學儀器、鐘錶和其他彈性蓄能機械方面都有點貢獻。

而至於今天等待視察的另一位研究員,安東尼.列文虎克,後世上過初中生物課的應該也都聽說過,就是那個發明顯微鏡看見微生物的荷蘭人。

他同樣是混同業公會的工匠出身,文化水平比胡克還低,不過動手能力很強,設計很多機械裝置時也有一種本能的天賦,算是熟能生巧吧。

當初大明商船隊趁著倫敦大瘟疫去歐洲挖人時,列文虎克在荷蘭代爾夫特市當市政廳書記員,業餘搞點機械設計小創新,在大明使者去荷蘭萊頓大學挖人時,他聽說了大明攝政王的慷慨和求賢若渴,就拿著自己的一個小玩意兒上門求賞識碰碰運氣,就被帶回來了。

因為文化水平不高,理論基礎不紮實,列文虎克也沒本事自己搞專案,這幾年就跟胡克搭班子,幫他做一些動手的和具體細化落實的工作。

……

朱樹人看到胡克和列文虎克一臉的振奮,他內心的期待也不由又陡然升高了一層。

原因無他,朱樹人這幾年對於南京大學和大明科學院的工作,那也是經常會關心的,他當然知道最近兩三年,胡克在操心什麼專案——

甚至這個專案,還是朱樹人當初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的心態,主動吩咐對方的。只是朱樹人也沒太敢奢望,並沒有給對方上壓力定期限出成果。

此刻看到對方振奮的樣子,朱樹人不由覺得莫非是那玩意兒成功了……

他居然緊張地深呼吸了一口,用垂詢的語氣低聲問:“是那東西成功了?”

羅伯特.胡克滿臉驕傲之色:“沒錯,尊敬的殿下,就是您吩咐的用蒸汽驅動曲軸飛輪做功的機器,終於試製出第一臺樣品了。目前已經跑起來了,雖然上午只穩定執行了二十分鐘,就有點漏氣。另外就是啟動環節成功率不高,但至少我們做出來了。”

朱樹人雖有心理準備,但還是忍不住大驚失色:那不就是把蒸汽機做出來了麼?不可能這麼快吧。

就算大明有了標準化的橡膠密封圈,有了標準化的齒輪、螺絲、彈簧,還有了其他一些化工和材料學領域的輔助進步,但也不可能那麼快造出蒸汽機吧?

說句良心話,朱樹人其實原本都沒想過非要在他有生之年看到蒸汽機,在他原本的計劃中,能在生化環材這些笨鳥先飛瘋狂試錯的“大力出奇跡”領域,把“低垂的果實”大致摘一遍,然後為大明打起理工科教育的基礎,他這輩子也就值了。

後人就算再花一代人甚至兩代人造出蒸汽機,他覺得都是合格的速度了,不算慢,咱不要求太高。

沒想到,最後突破居然那麼快,他帶著狂躁的心情,連忙讓胡克帶路,參觀了一遍。

胡克和列文虎克也麻利地帶著他轉了一圈。當看到那臺笨拙的大機器時,朱樹人心中充滿了激動,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激動倒是慢慢平復了一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