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當初是清軍有組織地撤退,物資細軟都搬走了,盛京這次可沒來得及搶運,也不是有組織的放棄,就直接被圍了。
自己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當然了,豪格不可能完全沒有準備,這幾年種田休戰期,清廷高層肯定也考慮過“未來盛京也有可能不安全”的問題,說不定已經提前把一部分府庫細軟轉移到吉林寧古塔。
但是,民間的財富,尤其是滿人留在盛京的“十王亭”,自奴兒哈赤以來封的那麼多座王府的私產,是不可能大規模提前轉移的。
不殺順治,也該把住十王亭的權貴殺了!只留一個順治就行(不是永遠不殺,只是先留幾年,在豪格死之前不能殺)
順治本人是傀儡,不知兵,手上或許沒沾多少鮮血,暫時可以擱置。
但那些住十王亭的滿清親王、郡王,哪個不是帶兵的將領?他們手上沾了多少漢人的血債?這些人滅了是天經地義的!
“是孤猶豫了,那就沒什麼可說的,讓李定國、吳三桂全力攻城!破城後不許殺害偽帝,不要侵擾內宮,但其他滿城、內城可以三日不封刀!
漢人住的外城,不許隨意殺戮,到時候必須內外封鎖起來!也要提防內城滿城的人逃到外城、混入漢人偽裝走脫!
所以,最好是先攻破外城,再攻破內城,兩個破城時間稍稍拉開一些,哪怕破外城後有實力立刻破內城,也不許馬上破,不給渾水摸魚的機會!”
……
朱樹人的命令,很快在三四天之內,就送到了盛京軍前。
李定國和吳三桂這段時間主要就是對著外城火力準備,等信這段工夫,外城城牆其實已經有幾處轟爛了。
確認了王爺的要求後,李定國也很快回過味兒來,理解了王爺的真實深層想法,於是堅決貫徹。
經過五六日血腥搏殺,擊斃了數千清兵後,明軍於十一月初九傍晚攻破了盛京外城南門。
大明的軍隊湧入外城,逐巷搜殺,因天色過於昏暗,無法趁勢連續再攻內城,給清軍留了半夜的時間逃命收縮。
次日黎明,外城的清軍殘部餘孽自然已經被明軍搜尋殺盡。明軍隨後好整以暇拆毀了一些民房區片,把攻城炮拉進來、重新在外城內、內牆外設定陣地,挖坑挖溝,以圖轟擊。
仗打到這個份上,其實順治已經心虛得不行了,還試圖派出使者跟明軍談判。
但外城都破了,只剩一個內城,明軍怎麼可能跟他談?李定國已經吩咐下去了,夜裡巡夜小心一點,看到韃子就開槍,不用考慮抓俘虜活口。
所以順治派出的兩批人,沒有一個撈到開口機會的,
連同他大舅子佟國綱,也是在侍衛們保護下偷偷摸出內城、想打著白旗靠近明軍營地找李定國談判,結果半路上就被明軍哨兵亂槍擊斃。
就算佟國綱有闞澤的口才,連曹操的面都見不到還混個屁?
外城攻破後第四天,盛京內城也被攻破。
十萬如狼似虎的明軍勇士蜂擁殺入,明軍士兵的人數比內城的滿人人口數量還多,簡直碾壓。
城內滿人平民一看到明軍殺紅了眼,也紛紛拿起柴刀獵刀獵弓抵抗。
滿人普遍有漁獵樵採的生活習俗,所以家裡常備的也不會是農具,而是打獵工具,發動平民抵抗參戰時,戰鬥力也確實比中原的漢人平民強一些。
漢人平民被逼反抗,多半隻能拿鋤頭。他們好歹能用獵弓跟胸甲步槍兵對抗。
明軍見狀,也紛紛換上了霰彈,因為對面的滿人臨時抵抗者都是沒有甲胃的,用命中率低下而殺傷力巨大的獨頭彈太浪費了,還不如用霰彈,彈丸數量可以增加個十倍、只是放棄了破甲能力,殺無甲兵剛剛好。
軍中一些跟隨朱樹人十多年的軍官,看到眼前這一幕,也是不由有些失神,回憶起了往事——當年只有朱樹人剛剛帶兵的時候,對付革左五營那種魚腩部隊,才會全用霰彈,欺負對方無甲。後來面對李自成張獻忠,敵軍老營著甲率上來後,霰彈就受到了限制。
沒想到打了十幾年仗,最後收官之戰反而返璞歸真了,臨時拿起武器的滿人也是無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