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小的小孩子,就算有個生理上的父親、法理上的姑父做攝政王,終究有些麻煩。
要是能拖到朱常淓活夠六十,跟明朝實際掌權年限最久的嘉靖帝一樣長壽,皇太孫也能拖到十九歲,那就好辦多了。實在拖不到,稍微差幾年倒是沒大礙。
朱常淓看女婿答應得這麼痛快,似乎很有把握,他也就舒坦了些。隨後他就又問:
“不過,韃子與我大明畢竟事實上又休戰了兩三年,這次再啟戰端,要不要重新找些藉口?雖說我大明從未和韃子談判過停戰,但咱畢竟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每次發兵,最好還是找個近因,師出有名。”
大明要滅清,這是不需要藉口的,清佔了大明原本的一部分國土,還有弒君之仇,這怎麼報都不為過。
但是對內的動員理由還是要提,那樣有利於鼓舞士氣,讓士兵們知道為何而戰。任何戰爭,都需要遠因和近因結合,才能同仇敵愾。
好在對這個問題,朱樹人同樣有準備,他就趁著此刻沒有外人,把計劃和盤托出:
“這方面臣也早就想好了,過去這兩三年,韃子各部雖與我停戰了,但我大明也是有持續給韃子放血的。
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禁止邊境貿易,從經濟上還有鹽鐵火藥等要害領域,封鎖韃子獲取戰略物資,慢慢削弱韃子國力。
不過,韃子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當年先帝在時,張家口、大同有八大漢奸晉商通敵賣國,只是後來韃子入關後,這些人招搖過市顯露了身份。
後來我大明重新光復山西、河北,就把八大漢奸及其黨羽、附庸家族全部連根拔起,滿門誅殺了。
那些人被肅清後,韃子一度無法得到我大明的戰略物資,連茶葉鹽磚都買不到了,聽說這兩年,草原上一些部族的遊牧人丁健康狀況惡化得厲害。
但臣為了設伏,給將來重新開戰找藉口,又暗中扶持了幾個原本跟八大漢奸家族略有交涉、但罪孽不深的邊關商人家族,許諾他們只要好好聽從本王的指示,就可以洗脫前罪,將來還可以為我大明朝廷效力,得到官身。
所以,從去年開始,那幾家被臣控制的新張家口邊關商人,又開始跟韃子私下貿易了,主要是跟科爾沁和喀喇沁草原上的蒙古部落貿易。這些蒙古部落又會繼續加價轉賣一些滿人特別缺的物資給盛京偽朝。
這些邊關商人的販賣尺度還是掌握的不錯的,去年臣只許他們賣鹽磚茶葉和少量鐵器。今年逐步誘敵深入,可以放開賣鐵器,甚至還有一部分的黑火藥,以設套取信於人。
到了要收口的時候,臣便打算效法漢武帝時馬邑之謀,以一筆大買賣引誘蒙古人來買,再設伏把買家全部圍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並且人贓並獲,宣示蒙古和滿人在休戰期間再次盜買我大明軍械、時刻備戰圖謀報復我大明,到時候把這些說辭一宣揚,將士們自然會同仇敵愾,知道此番北伐是為了我大明的安全,是大明周邊的蠻夷不斷試圖提升武力以威脅大明,我們才不得不主動防禦。”
朱常淓畢竟是講道德的,聽女婿想到的開戰理由那麼充分,他當然樂於見到。只是聽說這個局太大,把蒙古人也牽涉進來了,他又難免有點擔心。
朱常淓憂慮地說:“以我大明今日國力,便是同時與蒙古和滿清為敵,倒也不至於打不過,但飯要一口一口吃,能分開走的幾步路,為何要急於求成並作一步呢?”
朱樹人應聲為岳父解惑:“父皇有所不知,經過這幾年的消耗,蒙古喀喇沁、科爾沁各部,已經虛弱至極。臣此番可以先剪除蒙古羽翼,再徐徐發掘出蒙古人和滿清的私下勾連,順帶再伐遼東。
時間上並不會同時對敵兩家,而是先蒙後滿。蒙古人自從豪格誅殺布木布泰後,已經跟滿清離心離德,只要稍稍殲滅幾個冒頭的,臣覺得蒙古人還是可以爭取的。只要他們對大明稱臣,並且承諾調轉槍口幫大明一起對付滿清,就可以收手了。”
朱常淓聽女婿如此胸有成竹,也就一切准奏。
……
此後幾日,朱樹人留在南京,自然也是日理萬機,遙控著前方的諸般事宜,順便對接瞭解一下他離開期間,朝廷的大政細節,實地視察一些工作。
對蒙古的下套挑釁行動,並不需要他親自介入,初始階段讓他留在北方的幾個心腹邊將自行處置即可,因為敵人太渺小了,不配。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樹人終究希望大明能在後世歷史上顯得正義一點,就儘量正義一點,這不是當世的道德潔癖,也是為了更好的讓自己人同仇敵愾,以及儆戒後世子孫。
玩過《歐陸風雲》也好,《維多利亞》也好,都知道最接近真實世界的遊戲是有“過擴懲罰”的。一個國家的直接統治面積並不是越大越好。
如果邊際收益遞減到低於邊際統治成本,那麼再擴張就會拖垮帝國,除非先攀科技讓生產力和交通通訊條件趕上來、配得上帝國的擴張。
就好比華夏需要南北統一,首先需要隋煬帝修大運河,羅剎國時代要穩固控制西伯利亞,需要先修西伯利亞大鐵路。
但這樣的科學發展觀,朱樹人死後的幾代大明統治者未必能懂,所以朱樹人覺得可以額外給將來的大明皇帝套一層保險——
如果大明始終走漢朝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路線,那麼就不太容易因為窮兵黷武而遭受過擴懲罰。但如果走秦那種主動窮兵黷武路線,就很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