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 (1 / 3)

豪格慘敗而歸,不得不選擇直接撤往北京。

但明軍此前已經遲滯拖延了他那麼久,吳三桂、姜瓖和李輔明三路偏師差不多都機動到位了,當然不會放他全身而退。

於是,臘月十一這天,豪格剛剛從邯鄲撤兵北歸,剛攻克沙河縣不久的吳三桂,就前來截擊。

豪格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心說老子幹不過張煌言還幹不過你吳三桂麼?吳三桂手下雖然也是百戰精銳老兵,但關寧軍的規模擺在那兒,這些年也一直沒有得到多少像樣的補充。

在豪格眼裡,前幾年他跟吳三桂對峙,吳三桂完全是仗著關中地理的閉塞,才勉強守住的。要是吳三桂敢跟他明車明馬正面野戰,早就被他揍趴下了。

而當時豪格手中也就一兩個旗的戰力,現在雖然遭遇了明軍重創,但他手頭掌握的好歹是大清的傾國之兵,還能拿不下吳三桂?

於是出於不信邪的心態,豪格跟吳三桂還是在邯鄲以北、沙河縣以南的洺水滏水流域,爆發了一場突圍野戰。

當時吳三桂的關寧軍在洺水以南、滏水以北設防攔截。

由於沙河、邢臺等地已經被明軍佔領,所以豪格的撤軍路線必須從鉅鹿澤以東繞行,經鉅鹿縣、冀縣北撤,沒法走鉅鹿澤以西、貼著太行山那條路。

面對吳三桂的攔截,豪格只能選擇要麼直接突破吳三桂,要麼就得多渡兩次滏水。

考慮到他手頭還有十幾萬大軍,反覆渡河會非常耽誤時間,可能會給後面的張煌言追擊的機會,於是豪格就選擇了正面突破。

兩軍從曲周縣一路廝殺到雞澤縣,吳三桂也是且戰且退,但始終沒有崩潰。

這一帶的地形被洺水和滏水夾束,比較逼仄,東西戰場寬度還不到二十里,不便於大軍展開迂迴,所以豪格兵馬雖多,卻也沒有快速繞後的機會,這才讓吳三桂可以節節抵抗。

雙方廝殺拖延約兩日,各自傷亡數千至萬餘人,可謂是兩敗俱傷。但戰爭持續到這一刻,天下漢人都知道大明肯定翻盤了,援軍隨時會來,所以士氣旺盛。吳三桂的部隊,頂著傷亡也能保持不潰。

另一方面,吳三桂如今的兵力,也不再是豪格當初以為的那點實力了,自從吳三桂正式重歸大明,南京朝廷也是把原本割據過關中、後來去漢中投奔方孔炤的原李自成舊部郝搖旗部,也陸續撥給了吳三桂讓其補充兵力。

之所以只給吳三桂補李自成農民軍的舊部,也是朱樹人考慮到吳三桂這人歷史上畢竟反覆無常,如果真給他一線明軍的優良裝備,也擔心他將來尾大不掉,再次圖謀為遼西將門重建勢力。

相比之下,把李自成舊部撥給吳三桂,就沒那麼心疼了,反正是讓他們打消耗。如果確實能立功證明自己,再給更好的嫡系待遇也不遲。

所以,豪格就是跟吳三桂的人還有郝搖旗的原闖軍舊部互相消耗了一波,最終被張煌言派出的黃得功、李定國追上。

各方從雞澤到鉅鹿,連戰數場,最後豪格不得不再次選擇放棄重傷員和一部分機動較慢的部隊殿後,自己率領主力高速突圍。

其間具體戰況,倒是沒什麼可多贅述的——無非是此前內黃之戰後,豪格雖損兵十萬,但他在邯鄲、大名等處還有十萬駐軍並未參加內黃決戰,這些部隊是填線的,機動性也不太行。

但豪格要放棄邯鄲、大名北歸,這些二線部隊缺乏馬匹,行軍肯定比較慢,才拖累了全軍一起行動的速度。

現在被張煌言、吳三桂夾擊,他只好本著“這些走得慢的部隊與其白送,讓他們以漢人身份投敵,還不如在鉅鹿這片野戰戰場上消耗掉,讓張煌言漢人殺漢人多殺一點,滿人就能多賺一點,將來減輕壓力”。

所以,這場鉅鹿之戰中,豪格一改此前內黃之戰讓滿八旗主力孤注一擲硬拼的姿態,幾乎沒有再動用滿人騎兵,都是催逼著綠營跟明軍耗命,包括之前跟吳三桂、郝搖旗消耗時也是如此。

可惜,仗打到了這一步,那些沒參加內黃戰役的二線填防線綠營,也不會真的等死,故而士氣極為低落。

一開始跟吳三桂打那幾天,仗著我眾敵寡,還能死命消耗,到了張煌言派的明軍主力抵達後,僅僅兩天,斷後部隊就陸續崩潰了。

七八萬二線綠營為主的清軍炮灰部隊,只有兩三萬人為他大清死傷,剩下不是逃散就是投降。

此輪戰役開始前,豪格帶了二十七八萬人的清軍,到內黃決戰前只剩二十六萬,

內黃決戰打完後大約只剩十七萬。跟吳三桂消耗那幾日,還剩十五六萬。

最後張煌言派明軍主力又追上來,打完這場鉅鹿圍殲戰,豪格的總兵力終於銳減至八萬多。

也就是說,從十月份開始的三個月時間裡,豪格丟掉了二十萬人馬,其中三萬滿人,兩萬蒙古人,還有十五萬漢人武裝。

一個軍事政權到了最後臨近崩盤的時候,削弱起來就是那麼迅捷,如同雪崩。

……

漢人綠營雖然最終被豪格全部送掉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綠營還是很好地完成了拖延時間的任務。

畢竟就算是十萬頭豬讓明軍抓,也要抓很久。這些綠營也是人心參差不齊,無法做到幾萬人整齊劃一成建制投降,都是被打崩後零零散散各自投降,加起來可不得拖住明軍十天半個月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