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324章 改土歸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4章 改土歸流 (2 / 3)

李定國和孫可望當然不會手軟,哪裡發生哄擠官府、亂中殺官的惡例,便立刻以雷霆手段出擊追殺。

有幾個雲南的反抗土司,一開始聽說李定國出兵,還並不太害怕。主要是自勢地勢險要偏僻,原本明軍也拿他們沒有辦法,過去兩百年一直都是羈縻,憑什麼現在要服軟?

十一月初九,裡麻宣慰司境內土司蒙氏,殺害朝廷派去的一個流官,是王鐸的一個門生,訊息傳回李定國親自駐守的大理府。

十一月十三、十四兩天,又先後傳回幹崖宣慰司土司孟氏、南甸宣慰司安氏也殺官作亂,兩名遇害官員分別是錢謙益的一個文壇朋友,還有一個是年初因為抗拒朝廷徹查人口土地、欺上瞞下而受罰的無名文官。

李定國在大理府接連得到噩耗,知道不能手軟,就決定出兵。

跟他一起來的劉文秀表示反對,理由是那些地方太偏僻了,後勤困難去不了太多士兵。

劉文秀分析道:“二哥,這事兒不可魯莽,朝廷可是嚴控我們的軍費支出的,說了這幾年休戰,平定內亂和對大員用兵,每年總開支不能超過三五百萬兩。

若是捨本逐末,將來對韃子重新開戰,軍資器械老兵折損多了,反而影響戰力。”

李定國的態度則很是堅毅:“朝廷既然動手了,就要雷霆立威,現在滅幾家土司,是為了讓其他土司看到榜樣,未來才能節省用兵。”

劉文秀搖搖頭,指了一下地圖嘆道:“我並未阻止用兵,前幾天我等剛來,不就把大理府邊境的茶山司反抗撲滅了麼,其土司酋守全家被殺,已經立過威了。

咱後續還挑這種離交通要道相對近些、卻依然不長眼的軟柿子刺頭來殺雞儆猴,可不比翻過高黎貢山對付裡麻司、幹崖司的那些生番實惠?”

劉文秀這番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明朝雲南地區其實非常廣大,比後世還大。

明朝理論上跟緬甸的邊境一直要到邁立開江,在高黎貢山到邁立開江之間的這些土地,還有三四個宣慰司。

而到了清朝之後,雍正、乾隆爺倆數次賣國,割讓劃撥了一些土地給緬甸,後來中緬在雲南中段的邊境才從邁立開江,退到了邁立開江和怒江之間的分水嶺、也就是高黎貢山。

(注:按清粉的說法,是因為雍正覺得“既然緬甸已經被打服了,宣佈認大清為宗主國,藩屬朝貢,也不再支援流竄到緬甸的前明餘孽,咱應該展示天朝上國的寬容大量,把一些沒有改土歸流的土地賜給緬王治理”。

當時華夏文明確實沒有近代外交的概念,對於亂賜土地管轄權也不當回事。)

而既然明朝的雲南名義面積那麼大,高黎貢山以西的四個宣慰司,又豈是容易抵達的?

對當地地理環境惡劣程度不瞭解的,可以參照一個例子——高黎貢山以西的土地,後世屬於緬北“野人山”的一部分,一直到抗戰的時候,入緬軍隊被日軍逼進野人山,都是苦不堪言,損失慘重。

往那些地方調兵,就算沒有敵軍阻斷道路製造後勤障礙,至少也得五六個後勤輔兵維持一個戰兵了,損耗太大。

李定國抵達大理府後,也有觀察過周遭地形,連續十天沒有歇息,一直在外奔波,瞭解實際地理。

所以他倒不是空發大言、打無準備之仗,而是實實在在瞭解這個後勤困難的。

他便梳理了一下方略,跟劉文秀商量:“我豈不知道路險遠,那就少帶戰兵,奔襲因糧於敵。再裹脅一些新向大明的附近其他土司,利用諸宣慰司下各部原有的矛盾,驅虎吞狼便是。

幸好王爺如今給我軍多配屬了驅瘴的藥丸、藥油,便是飲食南中瓜果菌孤野味補足軍糧,應該也不至於讓士卒過多水土不服。

另外,要遠征計程車卒,最好從兩年前跟隨大哥轉戰過雲貴的那些士卒裡選。聽說凡是在南中生活過一兩年,熬過吐瀉熱病諸般瘴氣的,身體便會形成抵抗力,這也是江寧研究所幾個大儒總結出來的,已經做過實驗了。”

劉文秀對這些說法的靠譜程度還不太瞭解,有些存疑,李定國便跟他分兵分派了任務:

今年冬天,他倆一個駐紮大理府,一個駐紮昆明府,分東西平定可能冒頭的諸多反抗土司,爭取每次以小股部隊奔襲、分化瓦解為主,撲滅賊酋。

計議已定,李定國就動手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