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確定的主題曲《瀟瀟未雨歇》是化自《滿江紅》中的“瀟瀟雨歇”一句。
“瀟瀟雨歇”的意思是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而“瀟瀟未雨歇”則是闡明瞭主題,說明抗金大業並沒有功成。
至於插曲《滿江紅》則是直接用了“滿江紅”的詞牌名,並沒有多餘的意思。
所以對於第三首的《昨夜書》這個標題,李凱文自己也是沒看懂,他確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雖然音樂總監已經聽過了,但是他有懶得問。
還是自己聽過才好判斷。
就在李凱文腦海中閃過這幾個念頭的時候,音樂總監此時也按下了播放鍵。
澹澹的鋼琴聲響起,似乎和戰爭並沒有什麼關係。
而就在李凱文靠在椅子上閉著眼睛默默打著拍子的時候,一個同樣溫柔的男聲響起。
這次不是機械音合成的,明顯是一個真人演唱的。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李凱文也沒有太注意這點,這個時候他已經被歌詞所吸引了。
而直到這個略微有些溫柔的男聲唱到“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時候,李凱文才忽然睜眼坐了起來。
】
“等等,再重新播放一遍。”
音樂總監也是被李凱文突然的一嗓子嚇了一大跳,不過隨後他就手忙腳亂的將這首歌的進度條拉到了最開始的地方。
而隨著“昨夜寒蛩不住鳴”的重新開始,李凱文這次豎起了耳朵仔細的聽了起來。
直到再次唱到“絃斷有誰聽”的時候,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第一遍,他聽的是歌詞。
僅僅只是聽了幾句,熟知岳飛生平的他就敏銳的發現這首歌應該描述的是公元1138年(紹興八年)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當時他已經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正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係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這裡的歌詞描述的正是夜深人靜時,帥帳內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
第二遍,他聽的是驚喜。
原本他只是覺得歌詞寫的很不錯,將岳飛內心的極度鬱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複雜心情,全部都寫進了歌詞中。
不過等到“絃斷有誰聽”的時候,他才驀然發現,這不僅僅只是歌詞。
而等待他第二遍認真聽的時候,這才有真正的確定。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這是詞牌名——《小重山》。
也就是說前面的五十八個字,完全可以稱為《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朦朧。】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