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我這本來就不是遊俠啊!】
當王榭的這句話出現在聊天室公屏上的時候,整個直播間都炸了,各種彈幕頓時就填滿了整個螢幕。
“我giao,我一直以為秦川會為自己辯解或者駁斥對方,但是這個答桉我確實是沒有想過的。”
“秦川這是慫了?”
“散了吧、散了吧,秦川自己都承認不是遊俠了,我們還在替他辯解什麼。”
“???”
“這特麼是個什麼答桉。”
“我覺得這就是遊俠,而且是遊俠的未來,秦川老師怎麼自己就放棄了?!”
“我不管,這就是遊俠,而且是最好的遊俠之一。”
“……”
粉絲們有的失望,有的難以置信,還有的心平氣和。而看直播的一些遊俠作者們,此刻卻紛紛彈冠相慶,他們慶賀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不過不管是失望的還是高興的,他們的情緒還沒有保持幾秒,就再次愣在了原地。
因為聊天室的公屏上又出現了一行字。
【秦川:我寫的一直都是武俠,從來都不是什麼遊俠。】
等王榭的這句話一出,只見直播間的彈幕先是一頓,隨後比剛才還密密麻麻的彈幕就又出現了。
“武俠?這是什麼玩意?”
“武俠?遊俠?這有什麼區別嗎?”
“哈哈,我覺得‘武俠’比‘遊俠’聽起來順耳好多了。”
“武力的武,遊俠的俠,擁有武力的遊俠,是這個意思嗎?”
“……”
而採訪的主持人此刻在同事的提醒下,才從“秦川”的那句“我這本來就不是什麼遊俠”裡清醒了過來,隨即他也敏銳的發現,似乎“秦川”說的“武俠”,裡面有不少值得可挖掘的東西。
清醒過來的主持人直接扔掉了後面的稿子,奮力的敲擊著鍵盤:“那秦川老師能說說什麼是武俠?什麼是武俠嗎?”
王榭用“秦川”的馬甲參加這個線上文字採訪,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所以接下來直播間的眾人見證了“武俠”這個概念的提出及定義。
主持人問:“什麼是武俠?什麼又是武俠?”
“秦川”回:“劍光如電氣如虹謂之武,摩頂放踵利天下謂之俠。”
主持人問:“能具體的說說嗎?”
“秦川”回:“‘武’是武功、是招式、是暗器、是縱橫江湖。‘俠’是氣節、是憐憫、是責任、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主持人問:“那在您看來,‘武’和‘俠’是分開獨立的兩個個體嗎?”
“秦川”回:“‘武’和‘俠’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武是軀殼,俠是靈魂;武是手段,俠是目的。”
主持人問:“那您覺得‘遊俠’和‘武俠’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秦川”回:“武俠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一種人情世故,是拯救和被拯救,是逃脫生活的桎梏,是每個人都向往的那個自在的江湖。”
主持人又問:“如果讓您用一句話形容您創作‘武俠’的初衷,那您會用什麼話形容。”
“秦川”沉默了一會後回道:“‘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
“……”
總之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王榭用“秦川”的馬甲,和這個主持人聊了很多關於“武俠”的問題。
也就是在這一問一答中,大家也都慢慢理解了“秦川”關於“武俠”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