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方的人口本就沒有南方多,但在新的參軍即國士的政策刺激下,一下子竟導致大量北方漢人積極參軍,以致於沒幾個月就新組建的討逆軍兵馬數量就突破到了六十餘萬。
當然,這是後話,對於大明朝廷而言,在新皇帝頒佈培養國士的政令後不久,就突然接到緊急戰報說,南方的地主武裝已經在左良玉等官將率領下率先向北進軍,且已經渡河攻下了山東東昌府,同時還是分兵不戰而下河南歸德府。
而更讓新皇帝愕然的是,在這不久,山西的總兵姜瓖與大同的(金聲桓也揮師東進,要進京清君側,且已進佔了寧武關與太原。
新皇帝對此頗感頭痛,只能讓盧象升和孫傳庭儘量守住京畿。
好在京畿的近衛軍也不是吃素的,在紫荊關與宣府一帶姜瓖、金聲桓等展開了激戰,最終擊退了這兩部兵馬,使其難以招架住。
同時,因為願意在朝廷這邊參軍的漢人太多,以致於朝廷很快就在近衛軍之外,增加了幾十萬兵馬,有不少本身就是退伍的老兵,如今繼續入伍,除了想享受國士待遇外,就是想繼續掙軍功,畢竟朝廷的軍功賞一向大方,對於普通的軍士而言,沒有比掙更多賞銀更划算的事了。
於是,新皇帝很快就組建起了達二十萬規模的討逆軍直接南下,且在德州吳橋直接擊潰了南方叛軍。
南方叛軍中不少也都是退伍軍官,戰鬥力其實不弱,之所以被擊潰主要還是人數不夠,另外就是雙方的工業生產力差距太大。
北方這邊的工業司直接提供了大量的火器,讓每個討逆軍都能武裝到牙齒。
而南方叛軍不少火器還是曾經朝廷放在地方府庫裡的存貨,因為地方官僚腐敗而導致管理不善以致於大量生鏽腐爛不說,關鍵不能做到及時更換。
還有就是北方這邊可以把糧食透過鐵路運到前線,後勤補給能力很強,以致於南方這邊剛紮營未穩,就被衝鋒幾波。
左良玉也因此在退回到濟南後鬱悶地踹翻了椅子:「朝廷怎麼一下子多出這麼多兵馬!一個斥候營都相當於我們南方一個正兵營的規模!立即給南方諸公發信,讓他們多徵招壯勇,至少再加二十萬!現在不是缺軍官,是缺兵,嚴重缺兵!在新的壯丁未到之前,本帥不會再進攻,甚至還會退回歸德,以免糧草不濟!」
……
「徵招壯勇?」
南京兵部尚書馮學憲聽後不由得問了一句,然後頗為惱怒地道:「告訴他左良玉,最多隻能徵招到幾萬,二十萬壯勇萬萬不可能!除非我南方不再春耕,關鍵是不春耕,拿什麼養他們這麼多人?因為徵糧徵兵過度,不少地方已經有刁民造反了!再不讓人家春耕,讓人家去拼殺,起事造反的會更多!」
成克鞏此時也在馮學憲說後不由得道:「本來是想先發制人,趁朝廷未反應過來,一舉擊潰朝廷的,卻沒想到還是兵力不濟!」
「主要是朝廷卑鄙,竟搞什麼參軍即國士,那個新昏君為了讓漢人願意為他效命,不惜定出國士見君也不跪的政策,乃至可以不用擔心被工廠主無辜開除等,以致於是個漢人都想當國士,想給他賣命,想保住朝廷!」
馮學憲說道。
成克鞏聽後道:「是啊,這招真是毒辣!」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