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梅瑞狄斯曾經說過,變化是生命的根本。
誰也沒有想到,剛才還被布萊克本球迷狂噓的林宿坡會得到他們的掌聲。
但是,就像這個世界。
和平是短暫的,戰爭才是主旋律。
誰都知道,下半場會是一場鏖戰。
布萊克本深切的認識到了斯巴達克的實力,斯巴達克在強大的布萊克本面前也感覺到了俄超從來沒有過的壓力,雙方都清楚的認知,兩支球隊都很強。
而領先1球的布萊克本佔據了巨大優勢,他們完全可以以逸待勞等斯巴達克主動進攻。
防守反擊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足球戰術,是什麼人什麼球隊什麼國家先提出來的不可考,相傳有兩個起源。
第一就是當初那支都靈神之隊遭遇空難,義大利最有才華的一批球員罹難,義大利開始使用防守反擊的戰術。
另一個起源,相傳防守反擊就是皇家馬德里皇馬五鷹時期的戰術。
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很難考證,不過防守反擊戰術的實用性不言而喻。
面對難纏對手,又領先的情況下,多數球隊都會選擇防守反擊。
如果攻破密集防守,是世界性難題。
斯巴達克隊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下半場對手一定會穩固防守,伺機反擊。
所以客場更衣室內的氣氛沒了往日的活躍。
跟著球隊一路高歌猛進的斯巴達克球員第一次感到了失敗的降臨。
即使教練羅曼採夫用盡全身解數,也沒能激發球員的鬥志。
這個時候,林宿坡站出來了。
從加盟斯巴達克隊,他就構思了這首歌,一直沒有寫好,這種情況他卻文思泉湧,一順便補全了《斯巴達克進行曲》,雄壯激昂的曲調,霸氣血性的歌詞,瞬間就激發了斯巴達克球員的鬥志。
首都,伏特加,我們的斯巴達克!
他們從跟著哼唱到扯脖子怒吼,整支球隊氣勢如虹!
布萊克本方面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客隊為什麼突然變了一個模樣。
等回到場上,斯巴達克球員喊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向著布萊克本球門發起了衝鋒,一如44年前一樣,他們無所畏懼一往無前。
他們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報。
林宿坡回追斷球給了沙帕雷夫,沙帕雷夫帶球被盯死選擇回傳,最後拿球的阿南科怕被反搶,在邊路直接往對方半場起大腳。他自己都沒想到,這個球會是一個助攻。
已經跑到前場的林宿坡,面對布萊克本和蘇格蘭雙料隊長亨得利,他沒有任何猶豫,在禁區外一個魚躍衝頂,把球頂進了球門!
1:1!
林宿坡幫助斯巴達克扳平了比分,同時他不僅是中國第一個歐冠登場球員,也是第一個進球的中國球員,這個頭球距離球門28米,是歐冠歷史最遠距離的頭球!
進球之後的林宿坡,更是複製了希勒單掌劈天的慶祝動作。
上半場臨近結束還為他送上掌聲的布萊克本球迷瞬間就炸毛了,他們覺得這一種挑釁。
但是阿蘭·希勒本人卻不這麼想,他看向林宿坡的目光當中充滿了讚賞。
畫面上出現了希勒驚愕過後笑著搖頭的畫面。
電視機前的資深球迷們也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驚呼此子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