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七百七十章 電廠擴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七十章 電廠擴產

當然不是說不研製更加大型的裝置了,更不是李昭對於超超臨界沒有興趣了,而是接下來的研究沒有那麼容易了,很多時候裝置並不是一味的擴大就能成功的,必須有合理的設計,這個設計在沒有李昭參與的情況下,進展是很難快起來的,畢竟很多時候,研究人員可沒有李昭這麼大的膽子,畢竟李昭不怕失敗。

現在的李昭是真的一方大佬了,他失敗一兩次,只會讓人感慨一句罷了,如「這傢伙也是人啊,你看他也會失敗啊,還好不是一直成功,不然咱們怎麼追啊。」

所以李昭如果出現失敗,估計是喜聞樂見的,而其他人失敗,那就可能是萬劫不復,很多人直接就會失去信心,而且上級可能也會對這個人失去信心,畢竟李昭實在太成功了,從他主導專案開始,一直都是高效、省錢、成果驚人,在很多人眼裡,李昭已經不是正常人了,如果這個時代有外星人的說法,他就是了。

所以在沒有李昭的情況下,小組的研究都是比較保守的,會進行非常多的前置研究,直到將很多東西研究差不多了,才會下手設計,這樣就會花很多時間,不過這樣也有好處,李昭這麼跳躍式的設計,基礎是並不牢固的,對於今後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也就是現在組建了諸多的研究所,才能不至於不能延續。

無他,就是因為這些研究所,在進行這大量的理論以及專案的前置研究,才能為廠裡後續的發展,提供基礎,等李昭將飛機專案完成,基本上也要進行這樣的研究了,他短時間內想要再拿出大量的成果,也是已經很難了,比如隱身戰機,原理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但你就能拿出來嗎?那是不可能的。

首先各個部分的角度,那就是不知道經過多少次測試才能拿出來的資料,你想憑藉想象給拿出來?別開玩笑了,除非你有全套的圖紙,不然你就是拿著相機拍,你也要經過大量的研究,才有可能複製出來,再有機身的塗層、複合材料、電子系統、雷達系統等等,都是不可以想象的,根本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定的。

可以這麼說,就是將所有條件都給李昭,憑藉廠裡的研究團隊加上李昭,十年內,那都是不一定能首飛的,李昭比較樂觀的猜想是二十到三十年內首飛,這中間,就是不斷的研究現在這款飛機以及接下來的單發飛機,進行不斷的升級改造,最終積累到足夠的經驗,培養出團隊,在二十到三十年後,發展出隱身戰機。

所以說基礎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李昭是給這些人帶進了們,但積累還是需要的,而且這個積累的時間,也是非常久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隨著眾人的到來,準備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發電廠的操作人員開始了試車,和第一次差不多,裝置很快正常運轉了起來,這個時候講真的,李昭也鬆了口氣,這次裝置在效能上做了大削減,但顯然是符合設計要求的。

然而最重要的是,裝置成本有了一個巨大的降低,這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足足百分之二十的造價,這在今後的建設中,將節約大量的資金,這一點很重要。畢竟咱們是窮國,國民生產總值僅僅只有千億盧布的樣子,這是非常低的,而且財政收入也低,才一千多億元罷了,這點錢,真的不夠怎麼折騰的。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國家,白頭鷹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多少?是咱們的十五倍,大毛是咱們的十倍,這就是巨大的差距,所以無論哪裡節約一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更何況是這樣的重型裝置,本身就是造價高昂,降低百分之二十可是大錢。

裝置執行正常後,廠裡十萬千瓦的裝置,開始逐漸停車,現在有了兩臺超臨界的機組,那麼接下來,就是儘量少執行十萬千瓦的機組了,畢竟那個成本高。

看完試生產,眾人也走進會議室,開始開會,首先當然是表揚,也獎勵了

一系列的人,接著機械系統的領導說道:「現在這一臺的建設已經完成了,那麼接下來你們有什麼打算?是不是繼續建設新的發電機組,現在電力缺口仍然不小,而且你們最終有沒有確定下來,大棚究竟建什麼樣的,現在時間不多了。」

聽到領導說這個事情,蘇父這時說道:「領導那新的六萬五千畝玻璃暖棚,我們不打算建補光模式的,我們現在對外的形象可是一個技術弱國,一旦上了那種模式,並且正常執行了,不就什麼都暴露了嗎?而且經過這快一年的執行,雖然補光模式很好,但是成本上還是太高了,不適合現在的我們。」

領導聽了這話,也知道這顯然是廠裡已經商量好的,這樣也不能說壞,畢竟現有的模式,已經非常厲害了,沒有必要為了先進,而過度的追求技術。

李昭這時也說道:「領導現在缺電的可不止京城,可以說全國都在缺電,都是為了保工業,才讓其他行業讓步的,現在測試已經證明了裝置的效能,已經可以大規模的進行發電廠擴建以及建設了,如果需求量實在巨大,我們還能直接組建一個新的發電機廠,您看怎麼樣?我們廠電機以及發電機的訂單還是很多的。」

這種大型發電機組的技術,李昭並不想交出去,想想未來,年發電量達到八萬億度,這中間差的,也可以說是八萬億度了,這個時代的那點發電量,實在是不值一提,這是多麼龐大的市場?九億多千瓦裝機容量的差距,現在這種裝置,那就是將近三千套,夠廠裡生產幾十年了,是一個長期的大生意。

領導一番沉吟之後,說道:「你們單獨組建生產工廠之後,能夠保證多少臺生產量?少了可不行,現在確實是全國都缺電,各地都在打報告建發電廠。」

李昭這時和蘇父對視一眼,報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年產三十套發電機組怎麼樣?一千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每年可以發電量一千億度,這個量還好吧?」

李昭這話不可謂不大,這個量已經不比大毛小了,更是可以直接讓總髮電量翻一番還多,不過李昭這話還是比較唬人的,就看領導有沒有這意願了。

當李昭說完,領導並沒有直接答覆,一番沉思後說道:「這個我向上級彙報之後,給你們答覆,不過你們說說,如果是極限生產,你們可以生產多少?」

李昭聽著這話,有點無語,這是廠裡能決定的嗎?這不是同產量決定的嗎,要知道這個時代銅產量才多少?十幾萬噸罷了,而使用的地方,那幾乎是到處都要,不過這會就不得不說明白了,不然領導容易誤會,畢竟這邊太耗銅了。

李昭這時說道:「領導,您可能忘了,我們廠可是用銅大戶,咱們國家年產銅才十幾萬噸,我們廠如果每年生產三十套發電機組,那用銅量可就已經超過萬噸了,所以再增產,恐怕並不合適,就算有了發電機,沒有導線,那也是不成的啊,而且咱們不僅缺銅,咱們還缺鋁,想用鋁導線代替都不太可能。」

這個時代是一個什麼都缺的時代,只缺銅嗎?當然不是,鋁也缺,鋁的生產就是一個電解的過程,缺電那就必然缺鋁,當然也會缺銅,畢竟精煉銅也是需要電解的,九九八廠現在每年消耗的銅以及鋁是非常多的,再多根本供應不上。

聽了李昭的話,領導也是恍然,他怎麼可能不知道缺這些原材料,只是被三十套這個產量給刺激到了,你組建一個專門工廠,只生產三十臺,太少了,不過細算之後發現,你想讓人家多生產,也是不可能的,沒原料啊。

領導這時說道:「三十套就三十套吧,首先給銅、鋁生產工廠供電,先將基礎打牢再說吧,你們組建單獨的工廠吧,想來這個工廠你們也早就想組建了。」

確實是這樣,一直以來,電機以及發電機生產,都是以車間的形式存在的,

畢竟雖然說需求量挺大的,但也就是一個大型車間的事情罷了,現在要生產這種大型發電機組,那放在現在的工廠裡,顯然就不合適了,裝置太雜,容易混亂。

上級同意了,廠裡的眾人也都高興了起來,李昭是生怕上級又讓將圖紙分享出去,還好這次領導沒有讓,畢竟這次生產,為了能夠達到強度,使用了八萬噸的模鍛機,也許用這臺模鍛機有點大材小用了,但使用萬噸甚至幾千噸的,顯然有點小了,也許就是因此才會將專案不進行擴散的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