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上正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上正軌

就這樣,紛紛擾擾的忙了一個多月,基本上廠裡的幾個重點專案也都走上了正軌。這麼久才算理清也算是正常,雖然各個專案都有人專門負責,然而專案總量畢竟太多,而且還都是大專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中技術方面還都是以李昭為主,而李昭的時間,顯然是沒有多少的,只能一項抽出來一點時間了。

這也著實是無奈之舉了,就如渦扇發動機專案,雖然李昭將圖紙都提供了,但圖紙卻僅僅只是開始罷了,最麻煩的事情其實就是從圖紙到實物的過程。

而且像這種專案哪裡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他同時必須培養出一個團隊才可以,不然這個專案根本就進行不下去。原因也很簡單,這種噴氣式的發動機實在太複雜了,零件的工作環境更是有著巨大的差異,每一部分零件的加工工藝都不可能相同,那是必須適應相應部位工作環境的,這樣的情況下,沒人怎麼行?

就比如飛機在飛行時,是在平流層,萬米之上,那裡的氣溫一般都非常低,零下四五十度算是常態,所以發動機的進氣溫度其實是非常低的。而發動機的主燃燒室溫度又非常高,通常是一千四百多度,而開加力的時候,甚至會達到一千八百度,就算是尾焰溫度也有大幾百度,可見工況的複雜程度。

有這樣複雜的工況情況,各種零件的差異可想而知,有的需要耐高溫,有的需要耐磨,有的需要耐壓,有的更是要滿足多重工況,可以說每一部分用的材料都有差異,每一部分的加工工藝都會不同,不然很難滿足所有的工況需求。

這也是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李昭每天都在給專案小組的人上課的原因,而上課之餘,還要和這些人討論每一部分的加工工藝,這個才是最複雜的。不過也是這些人夠拼,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些人就已經將李昭的所思所想給理解了。

這也讓渦扇發動機專案走上了正軌,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制定生產工藝圖紙了,只是這個過程比較耗費時間,畢竟每個零件從料胚到最終完成,需要的步驟都是非常多的,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就以李昭的估計兩三個月算是最快了。當然李昭也不算太過著急,畢竟這並不耽誤他進行飛機的整體結構設計。

現在他晚上沒事已經開始這一塊的工作,只是這也同樣需要時間,而且最開始他定的目標也不高,只是能夠飛起來,完成各項基本動作而已,後續的開發顯然是要想辦法拉人進來的,他雖然挺厲害了,但也並不是全能的。

除了發動機,進展最順利的應該就是模鍛機的安裝了,雖然同樣很慢,但畢竟是都已經生產出來了,安裝雖然困難,但也就是按部就班的事情,有困難,但困難並不算太大,也是最快走上正軌的,現在李昭都已經不需要怎麼管這個了。

畢竟有詳細的圖紙,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專案團隊,現在又只是安裝階段,所以對於這個專案,李昭需要管的事情並不多,只是試車之前,估計會比較忙。那時候需要檢查的專案會比較多,不是簡簡單單看看就能完事的。

至於比較麻煩的就是發電機組了,這個專案畢竟是開始試製了,又是重型裝置,加工時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算是平時事情比較多的專案了。而最不需要李昭操心的就是農業專案了,經過這兩年的推廣,農業研究所搞農業推廣這塊算是輕車熟路了,只是對於連棟玻璃暖棚建設方面找李昭討論了一下。

這一塊其實李昭也沒有具體的瞭解,畢竟他是搞工業生產的出身,只是知道有這個,具體是什麼情況,他哪裡去看過,當然雖然他沒見過,但他可以提要求啊,只要研究所最終拿出來的大棚能夠滿足他提出的要求就可以了,畢竟他是準備直接進行立體種植模式的,從上到下,最少也是三四層的不同作物或者動物。

就如最上層的空間肯

定是可以用來種植喜光的植物,中上層估計也差不多,但到了中下層就可以種植對光需求較少的植物了,而下層更是可以養殖木耳、蘑菇之類的菌類,而最下層還能想著養養魚什麼的,充分利用空間。

要知道在大棚裡,其實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是會不足的,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將養魚以及種植菌類也都放進來,那麼只要比例合理,應該是可以比較好的給植物生產提供碳源的,所以李昭雖然不知道未來的具體情況,但他可以提供一些思路,讓農業研究所自行去討論,最後搞成什麼模式,就看他們自己。

現在的農業研究所實力還是非常強的,他們現在算是兵強馬壯,而且經費也充足,特別是今年,廠裡準備投入幾個億搞未來農業,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看怎麼才能將設計搞得足夠精巧且高效。廠裡投入這麼多錢,那麼肯定是要好看的,要能夠拿得出手才行,同時這麼多錢投進來,那肯定是要將錢給掙回來的。

有了李昭的提點之後,他們自然會詳細的研討該將什麼專案給綜合到一起,對於這一點李昭是沒有什麼疑慮的,畢竟現在的農業研究所,在思維拓展上,已經完全走出了窠臼,他們已經在各種奇思妙想上越走越遠了,有時他們的一些想法,李昭都是有點跟不上的,畢竟李昭不是專門搞這些的。

其實這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李昭知道也就是常見的一些作物,而很多時候,不常見的才會是利潤最高的,現在農業研究所就有不少人在研究高附加值的作物的培育,以後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作物被引入他們的農業計劃中。

就這樣,時間到了三月份,李昭也終於有了一點空閒,在廠裡的時候,也可以開始進行新的工作了。然而,他在廠裡是稍微空閒了,但到家裡那就沒法空閒了。原因也很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三月份的時候,已經五個多月的孩子開始對周圍好奇了起來,經常的會給李昭來一陣魔音灌耳,而且還特別持久。

只要是醒過來,吃了之後,沒有睡著的時候,那就根本躺不住了,不時的要求抱著溜達,不然那就是一直的哭,根本哄不好的那種。而李母以蘇母顯然是沒有辦法一直看著孩子的,李父以及蘇父那就更不用說了,也是忙的腳不沾地,經常都是挺晚了才會回來,這也是李昭的鍋,很多事都是他管不過來,丟出去的。

除了工作的繁忙,兩家現在有四個上學的孩子,還有一個孕婦,一個剛剛半歲的孩子,六個上班的人,可想而知,每天該有多麼麻煩。而且最重要的是,上班的人裡還有一個孕婦,已經有差不多五個月了,也是需要重點照顧的物件。

就如今天,蘇母在家做飯,照顧孕婦,而李母和蘇雅在做飯,李昭就只能抱著孩子,然後看著四個上學的孩子寫作業,他不是不想將孩子放下,而是根本放不下,這會還是是特別有精神的時候,畢竟下午最少睡了三個小時左右了。

現在幾家住的很近,李昭也有想過讓幾家在一起做飯,但最後發現,實在不行。他們在過年那幾天也試驗過了,實在是放在一起做飯太辛苦了,要知道他們幾家放在一起,現在有十幾口人要吃飯,過年那幾天只要是誰做飯,那保準就會被累的夠嗆,特別是包餃子的時候,那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半天半天的包。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時代的人都比較能吃,就說蘇雅大哥,讓他放開了吃,餃子能吃三四斤,論個數的話,估摸著能有百十個,論碗的話,就是四到五大碗的量。就算是最簡單的麵條,如果十幾口人一起的話,最少也要下上七八斤才夠吃,這是什麼概念呢?咱們常用的炒鍋,需要下七八鍋麵條。

這還是冬天,如果是夏天,那辛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晚上吃頓飯,下麵條,直接下了七八鍋,僅僅是做飯就要在爐子邊上烤上幾個小時,那感覺誰

受到了?

也是因此,幾家一般也就分開做飯了,當然主要就是李昭這邊李母和蘇雅負責做飯,而蘇母那邊,主要是蘇母做飯,這樣能夠輕鬆一些。只是每天到了這個時候,李昭也只能抱著孩子然後盯著幾個上學的孩子寫作業了,如果他敢把孩子放下,那麼迎接李昭的就是哭上了,而且這會還不能只坐著,還要不時走到別的地方,讓小傢伙看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