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魏國內局勢動盪不安之際,姜維率領著馳援成都的各路主力,開始返回長安,為了防止再出現成都被偷襲這等事情,姜維便將俘虜的兩萬餘魏軍整編,以兩千御林軍為孤軍,組建了新的成都御林軍,交給了趙廣和王訓指揮。
成都保衛戰結束於六月,七月底,姜維便回到了長安。
如今姜維已經是蜀漢大將軍,秦國公,地位高貴,整個蜀漢的兵權盡在掌握,然而姜維卻一直按兵不動,坐視了曹魏的各種朝堂紛亂。
與姜維出奇的一致,東吳的陸遜也幾乎坐視了曹魏的動亂。
漢吳兩國對曹魏的各種紛亂不約而同地採用了隔岸觀火的態度,一方面在鞏固消化攻取而來的曹魏土地,另一方面也對於曹魏的內亂樂見其成。
從而使得曹魏的邊境,莫名地出現了一種太平無事的景象。
除了曹爽折騰了一次伐蜀,被諸葛瞻擊退外,曹魏也沒有對外用兵。
魏蜀吳三國莫名地達成了一種默契,一種誰也不主動挑起戰端的默契,這一默契持續了數月,直到年底時,姜維收到了密報,曹魏內部發生了叛亂,王凌糾集令狐愚起兵,欲廢曹芳而另立新帝。
司馬懿親自統兵十萬,要征討不臣的王凌。
得悉訊息後,姜維很快找到諸葛瞻,將這一訊息分享給了小諸葛。
小諸葛激動地說道:“伯約哥哥,這是一個好機會啊!我們要不要支援一下王凌?”
姜維搖了搖頭道:“我們距離王凌起兵的地方太過遙遠,要響應王凌,唯有東吳可以做到,我軍鞭長莫及。”
諸葛瞻有些疑惑,“莫非我們依舊隔岸觀火,坐等東吳和曹魏打起來,讓他們相互消耗?”
姜維卻說道:“王凌此人,行事如此不周,造反這麼大的事,竟然識人不明,讓自己的部下給出賣了,足可見王凌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依我看只要司馬懿出兵,王凌必會投降。”
“王凌會投降?骨頭這麼軟麼?好歹王凌也是取得過石亭之戰大勝的名將啊!”諸葛瞻有些疑惑。
“屁個名將,石亭之戰功勞是人家曹休的,跟他王凌有多大關係?如果沒有曹休,難道王凌能獨擋東吳嗎?”
“那伯約哥哥打算如何處置王凌造反一事,難道要坐看王凌敗亡麼?”
姜維卻笑道:“自然是不會袖手旁觀的,小諸葛,你速速修書一封,把陳泰和夏侯霸調回長安,並召夏侯玄、夏侯楙到長安來。”
諸葛瞻疑惑道:“伯約哥哥,陳泰和夏侯霸這兩人你不是放回曹魏了麼?”
姜維笑著搖了搖頭道:“我的老丈人文欽自然是會恭送他回曹魏的,但陳泰和夏侯霸,此二人都是難得的將才,怎麼能放虎歸山?之前曹氏一族統治牢固,我無法勸降二人,如今嘛,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哦?伯約哥哥要借兵給這幾人,讓他們去襲擾司馬懿,以聲援王凌麼?”
姜維笑道:“小諸葛果然聰明,不過呢,這四個人的威望,還不足以動搖司馬懿在曹魏的地位,要在曹魏內部與司馬懿爭鋒,唯有一人可以,此人正好就在長安城,我一會便去拜會一下她。”
“除了陳泰四人,曹魏還在我軍之中的,無非就是文鴛姐姐,可是文鴛姐姐雖然勇冠三軍,在魏軍中極具威名,但資歷不高,官位也不高,曹魏中的影響力極其有限,恐怕是無法抗衡司馬懿吧?”
“倘若是曹叡的胞妹呢?”姜維笑著說道。
“什麼?”小諸葛倒吸了一口涼氣,“伯約哥哥,你是說,大魏東鄉公主曹綾?”
姜維笑而不語,隨即揮了揮手道,“不該問的你不要問,快去傳令調四人入長安吧!”
小諸葛聞言,興匆匆地離去了。
姜維便獨自一人,來到了幽禁曹綾的地方。